孤独症儿童课程与教学设计 / 21世纪特殊教育创新教材
作者: 王梅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1246375
- 1版
- 176701
- 0040169762-8
- 平装
- 16开
- 2014年9月
- 220
- 教育学
- 教育学
- G760
- 教育学
- 本科、高职高专
特殊儿童的家长怎样从重视训练方法转变为重视课程规划?怎样向孩子的课堂学习要效益?
特殊学生家长总是觉得老师教得少,自己在家教“拼音、数字、汉字、诗歌”,忘了再教,孩子大了就加上生活自理……
习惯了就变成天经地义了?!
我们都想改变现状,就从我做起吧……
王梅等编著的这本《孤独症儿童课程与教学设计》想告诉读者课程设计要从儿童出发,并要遵循一定价值观和课程理论,否则课程就成了“没有根的大树”。在分析并确定课程理论的基础上还具体阐述了“树怎么成长”的问题:课程目标设计是主干、课程内容设计是依托主干的各个枝干,教学设计是众多枝叶……特教班、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作为不同的“树种”都有共性和特性。孤独症儿童的课程既符合共同规律,又有特殊性,在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活动方面都会体现这种特殊性:生理、情绪调控、交往,诸多的不同决定了课程与教学设计的独特性。作者用22年时间进行全面研究,用9年时间进行课程实践研究,破解了一道道教学难题,形成了经过实践检验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系统,并向广大教师和家长精选了不同安置、不同成长阶段中的近百个教学活动案例。
第一章 课程设计概述
第一节 课程及其相关概念
一、课程的多种概念
二、与课程相关的概念
第二节 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
二、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三、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及其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课程设计发展趋势及对特教课程发展的影响
五、特教课程设计应强调的原则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基础理论问题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经典理论流派
一、经验主义的课程论
二、要素主义的课程论
三、结构主义的课程论
四、人本主义的课程论
第二节 多元智能和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一、多元智能课程理论
二、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第三节 课程类型的组织形式
一、多学科并列型课程、相关型课程和广域型课程
二、核心型课程
三、必修课和选修课
第三章 孤独症儿童的学习特点
第一节 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孤独症定义及其称谓变化
二、孤独症儿童的身心特点
第二节 孤独症儿童的学习特点及发展策略
一、知觉型学习为主
二、情绪和注意力都不稳定,缺少共同关注
三、沟通困难
四、思维缺乏变通、连贯和计划性
第四章 孤独症特教班课程目标、内容与评价设计
第一节 孤独症特教班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目标设计范例及其分析
三、孤独症特教班课程内容设计
第二节 资源教室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一、资源教室的对象、功能
二、资源教室的课程目标设计
三、资源教室小组课的课程内容设计
第三节 随班就读孤独症学生课程调整与设计
一、随班就读课程的调整
二、随班就读孤独症学生的课程设计
第四节 课程本位评估与评价设计
一、课程评价的内涵
二、我国特殊教育课程评价的现状
三、课程本位评估
四、课程本位测量
第五章 孤独症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种类
第二节 教学目标及其过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概述
二、基本要求
三、具体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第三节 教学模式与抛锚式教学
一、教学模式概述
二、抛锚式教学
第四节 孤独症特教班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案例分析
一、原则
二、孤独症特教班教学设计案例
三、教学设计的评价
第五节 随班就读教学设计的案例与分析
一、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目标调整
二、随班就读学生教学内容、手段的设计
三、随班就读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自主交往训练法及其课程设计
第一节 自主交往训练法
一、自主交往训练法的由来
二、自主交往训练法的依据
三、自主交往训练法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自主交往训练课程设计
一、与课程设计及实施有关的问题
二、自主交往课程目标设计
附录
附录1 第四章第一节
附录1—1 某校孤独症特教班课程目标设计一览表
附录1一2 学前到学龄中段各领域课程纲要举例
附录2 第五章第五节
附录2—1 随班就读孤独症学生集体课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2—2 随班就读学生个训课的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2—3 随读生资源教室小组课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3 第六章第二节
附录3—1 以生活语文课为例进行班级课程目标设计案例
附录3—2 自主交往课程中的运动康复课设计案例
一、具体内容设计
二、干预结果
附录4 自主交往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
附录4—1 案例中的理解关键和常见问题提示
附录4—2 情绪调整阶段的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4—3 自主交往中关注阶段的教学设计
附录4—4 自主交往中参照阶段的教学设计
附录4—5 意图理解、想象力拓展和分享阶段的教学设计案例
编者推荐阅读资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