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出版社:广东高教

以下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标准体系研究》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广东高教
  • 9787536150904
  • 139799
  • 2014年5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G12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社会科学事业,社会科学研究日趋活跃,蓬勃发展,其壮大为一个规模宏大的产业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功利化、市场化的影响下,由于危机意识缺乏、质量标准不明和奖惩不力等重要原因,导致社会科学研究出现低质高产现象,为世人所诟病,使其难负车之两轮、鸟之双羽之重任。


  建立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标准体系是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衡量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根本依据。多年来,我们对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在理论上非常重视,但在实践中缺乏操作性,主要是标准不完善、评价不到位、管理不得力。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判断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往往众说纷纭,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行动。而制定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标准是国际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基于标准推动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提高已成为普遍共识。为此,迫切需要制定和完善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国家通用标准,把研究资源、研究精力和科研管理集中到提高质量上来,为提高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奠定理论基础和评价依据,促进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曾天山编著的这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标准体系研究》从问题提出、研究思路出发,对社会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关键领域、主体、核心要素、技术方法、机制、发展阶段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目录

第一章 问题提出


 一、社会科学研究增长的极限


  (一)投入与产出不对称


  (二)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


  (三)理论创新不足


  (四)应对社会问题能力薄弱


  (五)国际竞争力低下


 二、社会科学研究低质高产缘于重量轻质的行政化评价体系


  (一)数量导向


  (二)粗放式管理


  (三)单一化评价


  (四)奖惩不力


 三、亟待健全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标准体系


  (一)完善质量标准


  (二)基于标准提高质量


第二章 研究思路


 一、研究意义


  (一)理论创新


  (二)指标体系


  (三)试点试验


 二、核心概念


  (一)社会科学


  (二)质量标准


  (三)质量评价体系


 三、研究内容


  (一)社会科学研究质量观


  (二)社会科学研究质量评价主体


  (三)社会科学研究质量评价内容


  (四)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标准


  (五)社会科学研究质量评价技术


  (六)社会科学质量评价机制


  (七)社会科学研究质量评价发展阶段


 四、研究假设


  (一)制定质量标准对提高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分类多元评价可成为提高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可行性措施五、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


  (二)文献分析


  (三)案例研究


  (四)比较研究


  (五)行动研究


第三章 提升质量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时代主题


 一、提升质量是一切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一)提升质量是科学研究的不懈追求


  (二)提升质量对科学解释和正确回答社会问题意义重大


 二、提升质量是世界社会科学发展的共同趋势


  (一)社会科学诞生于回应复杂社会问题的时代需要


  (二)以质取胜是世界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基本走向


 三、提升质量是我国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紧迫任务


  (一)转型期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二)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亟待突破质量瓶颈


第四章 社会科学研究质量评价关键领域


 一、成果评价


  (一)著作类成果评价


  (二)论文类成果评价


  (三)报告类成果评价


 二、人才评价


  (一)推行代表作制


  (二)创新研究方法


  (三)专业技术手段


 三、项目评价


  (一)立项率


  (二)结题率


  (三)优秀率


 四、学科评价


  (一)人文社会学科分类评价


  (二)强化特色突出重点


  (三)注重跨学科研究


 五、机构评价


  (一)丰富的研究资源


  (二)一流的人才、学科和成果


  (三)高水平的对外交流合作能力


 六、学术期刊评价


  (一)投稿量


  (二)读者面


  (三)转引率


第五章 社会科学研究质量评价主体


 一、同行评议


  (一)学术交流


  (二)学术批评


 二、行政评价


  (一)投入产出比


  (二)成果效用


  (三)人才培养


 三、基层评价


  (一)产出成果


  (二)学科建设


  (三)单位声誉


 四、行业评价


  (一)学术规范


  (二)学术影响


 五、公众评价


  (一)成果作用


  (二)人才声誉


 六、自我评价


  (一)自我完善


  (二)自我批评


第六章 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标准的核心要素


 一、科学性


  (一)观点可信


  (二)材料可靠


 二、创新性


  (一)学术观点创新


  (二)学科体系创新


  (三)研究方法创新


 三、应用性


  (一)政府决策


  (二)社会生活


 四、影响度


  (一)国内影响


  (二)国外影响


 五、规范性


  (一)学术伦理


  (二)学术规范


第七章 社会科学研究质量评价技术


 一、科学计量评价方法


  (一)模糊综合等级评价法


  (二)引文计量法


 二、优秀研究成果和杰出研究人才评价


  (一)优秀研究成果


  (二)杰出研究人才评价


 三、政府决策与公众生活质量影响力测评


  (一)政府决策影响力测评


  (二)公众生活质量影响力测评


 四、网络发表平台评价方法


  (一)网络发表


  (二)网络评议


第八章 社会科学研究质量评价机制


 一、准入机制


  (一)专业化研究


  (二)内行管理


  (三)同行评议


  (四)经费配置


  (五)出版物资质


 二、多元化的学术评估与运行考核机制


  (一)主体多元化


  (二)类型多元化


  (三)层次多元化


 三、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机制


  (一)质量取向


  (二)效益取向


 四、效果取向的问责退出机制


  (一)行政问责


  (二)社会问责


  (三)法律问责


第九章 社会科学研究质量评价发展阶段


 一、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


  (一)内部评价


  (二)外部评价


  (三)全面评价


 二、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


  (一)结果评价


  (二)过程评价


  (三)全程评价


 三、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一)定性评价


  (二)定量评价


  (三)综合评价


 四、短期和中长期评价相结合


  (一)短期评价


  (二)中长期评价


  (三)历史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思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