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大学
- 9787551704137
- 107961
- 2013年8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K203
“文化”在中国古代语言系统中是一个复合词。“文”字最早可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很像身有花纹袒胸而立的人,后引申为不同颜色交错的纹理,并进而引申为典籍文物、礼乐制度、文德教化等。“化”字出现稍晚,甲骨文中未见该字,有改易、变幻、生成诸义,初指事物形态和性质的改变,后被引申用于教行、迁善等社会意义。
导论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特质
一、文明发端
二、地理环境
三、以农立国
四、血缘遗存
五、人文取向
第一章 生存样态
一、劳动生产
(一)农耕劳作
(二)市商贸易
(三)手工行业
二、科技活动
(一)天文历算
(二)中医药学
(三)四大发明
三、日常生活
(一)衣
(二)食
(三)住
(四)行
第二章 社会思潮
一、滥觞于易
(一)智慧之源
(二)人文因子
(三)象数与义理
二、子学争鸣
(一)天人关系
(二)中和之论
(三)善恶之辩
三、经学一尊
(一)经学的缘起
(二)今古文之争
(三)经学的衰落
四、玄学风度
(一)玄学释名
(二)形成发展
(三)人的主题
(四)人生哲理
五、佛学融透
(一)佛教的输入与流传
(二)“六家七宗”的般若观
(三)佛教在南北朝的渗透
(四)隋唐佛教的盛行
六、理学鼎盛
(一)理学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理学的内涵、范畴和流派
(三)理学思潮发展的主要阶段
(四)宋明理学的价值及其影响
七、实学震荡
(一)时代背景
(二)基本精神
(三)历史价值
八、新学回应
(一)厘清新学
(二)社会变革中的新学
(三)新学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九、三潮互动
(一)五四以来的“三足鼎立”
(二)三大思潮的视域
(三)中国哲学的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