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课程与教学论 / 教育学专业方向课
作者: 丛立新、郭华
出版时间:2010年8月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109692
- 47950
- 0043151794-5
- 16开
- 2010年8月
- 教育学
- 教育学
- G423
- 教育
- 本科
上篇 当代中国课程与教学论中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
1.“教学”的语言分析——兼述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论(杨龙立潘丽珠)
2.教学概念的形成及意义(丛立新)
3.现代教学论的概念、性质及研究对象(蔡宝来王嘉毅)
4.也谈现代教学论的概念、性质及研究对象——与蔡宝来、王嘉毅商榷(李瑾瑜徐继存)
5.教学概念的形成及意义(丛立新)
二、学生
1.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吴康宁)
2.儿童教育的出路(刘晓东)
3.试论教学认识的本质(张华)
4.论学生的需要——兼与张华《我国课程与教学的概念重建》演讲的商榷;再论学生的需要——兼作对现阶段合理对待学生需要的建议(谭斌)
5.儿童·孩子·学生(郭华)
6.皮亚杰理论对教学认识论研究的启示(裴娣娜)
三、知识
1.知识转型视野中的基础教育改革(石中英)
2.“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钟启泉)
3.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王策三)
4.我的教学本质观(廖哲勋)
5.建构知识意味着什么(肖川)
6.“重质轻知”促进素质教育(程孝平吴贻春)
四、教学评价
1.由甄别选拔到促进发展: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曾继耘)
2.评价改革及其反思(丛立新)
3.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促进者(王本陆骆寒波)
4.“取消分数”抑或“奖励分数”——以评分制为焦点的现代教学评价改革比较研究(余文森)
5.廉价表扬可以休矣(翟运胜)
6.廉价表扬有何不可(李永高)
五、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本质新探(蒲心文)
2.教学认识论(邹有华)
3.教学本质问题的比较研究(李定仁张广君)
4.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叶澜)
5.教学认识论:被取代还是发展(王本陆)
6.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冯建军)
7.研究教学认识的社会性是教学论的重要任务(郭华)
8.本体论视野中的教学与交往(张广君)
9.教学意味着“生活”(迟艳杰)
10.教学认识论三题(王本陆)
中篇 关于课程与教学中的基本关系再认识
一、师生关系
1.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王策三)
2.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运动——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几点疑议(张连捷张启航)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质疑——教学主体再认识(丁钢)
4.对近年来教育主体问题论争的意见(陈信泰孙振东)
5.超越主客体:对师生关系的阐释(金生铉)
6.教学主客体关系的层次分析(和学新)
7.也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孙喜亭)
8.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吴康宁)
9.平等与主导——师生关系的两个视角(丛立新)
10.试论教学认识的本质(张华)
11.“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钟启泉)
二、接受与发现
1.略论学生学习过程的发现性质(陈佑清)
2.其实有很多误解:接受式学习再认识(吴永军)
3.“重建学习概念”辨(刘硕)
4.“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钟启泉)
5.什么样的教学是最有效的——与钟启泉教授商榷(吴亮奎)
6.讲授法及其改革(余文森)
7.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丛立新)
8.试论教学方法的理智传统(张华)
9.教学认识方式优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王本陆)
三、教学与生活
1.论教育学中关于“生活世界”的话语(谭斌)
2.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叶澜)
3.学生生活改造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郭华)
4.教学意味着“生活”(迟艳杰)
5.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郭华)
6.“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郭元祥)
7.论学生的需要——兼与张华《我国课程与教学的概念重建》演讲的商榷(谭斌)
8.试论教学认识的本质(张华)
9.回归生活的教学论:重心位移和主题预设(蔡宝来王立国)
10.教育到底应如何面对生活(张传遂)
11.教育何以促进人的幸福(孙振东)
下篇 课程与教学改革哲学
1.基础教育改革哲学刍议(王本陆)
2.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靳玉乐艾兴)
3.对《靳文》有些观点,不敢苟同(马福迎)
4.坚持马克思主义保证课改方向(罗槐)
5.课程改革中,两种教育观应有正确的选择(崔国富)
6.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争鸣(王本陆)
7.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钟启泉)
8.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叶澜)
9.制约中国教育改革的特殊场域(吴康宁)
10.关于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议(王策三)
敬启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