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普通教育学纲要》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9787548718970
  • 33532
  • 2015年11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G40
内容简介

  由姜国钧所著的《普通教育学纲要》是为网络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学生编写的教材,也是一本适合教育学专业以外的普通大众阅读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6章,包括人性与教育、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养生教育、道德教育、智慧教育、艺能教育、才情教育等,自成体系。将全部教育理论建立在对人性的思考的基础之上;将当代教育理念植根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多元地、综合地理解西方现代教育思想,是本书的三个特点。

目录

第一章 人性与教育


 第一节 人性本善


  一、教育学是人学


  二、教育学与政治学的人性假设


  三、人是天地间最美好的造物


 第二节 人生美好


  一、自主的人生


  二、自由的人生


  三、自在的人生


 第三节 教育是发展人性、成就人生的活动


  一、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二、和谐教育


  三、创造教育


  四、和谐教育与创造教育的和合


第二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的内涵


  二、重塑教师的君子人格


 第二节 学生


  一、学与生


  二、孔子的学习与生长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词源学


  一、课、程与课程


  二、教、学与教学


 第二节 课程观


  一、前现代课程观


  二、现代课程观


  三、后现代课程观


  四、课程:生存的智慧


 第三节 教学观


  一、教学的含义


  二、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三、教学的发展性


 第四节 课程组织


  一、课程组织的含义


  二、课程的组织要素


  三、回归人性本位的课程


 第五节 教学原则


  一、因材施教


  二、启发诱导


  三、学思并重


  四、禁于未发


  五、及时施教


  六、循序渐进


  七、相观而善


  八、和易以思


  九、藏息相辅


 第六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含义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第七节 教学组织


  一、西方国家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中国古代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第四章 养生教育


 第一节 养生教育的人性基础


  一、身与心


  二、身心关系


  三、身心发展


 第二节 养生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养生教育的目标


  二、养生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 养生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生理卫生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三、体育运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五章 智慧教育


 第一节 智慧教育的人性基础


  一、上智、下愚、中人


  二、智力的构成


  三、思维的发展


  四、聪明、灵气、悟性、智慧


 第二节 智慧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智慧教育的目标


  二、智慧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 智慧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用过程哲学指导教学


  二、在创造活动中培养创造力


  三、尊重学生自由选择和自由创造的权利


  四、在创造中体验理智感


第六章 道德教育


 第一节 道德教育的人性基础


  一、从与命与仁到性三品


  二、情的彰显


  三、理的高扬


  四、回归情感本体论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道德教育的目标


  二、道德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 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立本明道


  二、化民成俗


  三、严明法纪


  四、自修自得


  五、在创造中体验人生的幸福


第七章 艺能教育


 第一节 艺能教育的人性基础


  一、心灵手巧


  二、技能与艺能


  三、机巧机心


 第二节 艺能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艺能教育的目标


  二、艺能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 艺能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在生产和生活中学会生产和生活的技能


  二、带徒学艺的启示


  三、职业技术教育问题


  四、工科教育问题


第八章 才情教育


 第一节 才情教育的人性基础


  一、情感本体


  二、情感与需要


  三、情感的状态


 第二节 才情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才情教育的目标


  二、才情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 才情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吟赏品味


  二、抒怀遣兴


  三、交游雅集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