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2年2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美育十五讲》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1199268
  • 1-1
  • 185922
  • 0041151094-4
  • 平装
  • 16流
  • 2012年2月
  • 412
  • 412
  • 教育学
  • 教育学
  • G40-014
  • 通用
  • 本科
内容简介
  《美育十五讲》试图通过美育的独特视角探讨一种不同于“应试教育”的“人的教育”,从美育的基本理论、西方美育发展、中国美育发展与当代美育四个部分共十五讲论述了美育的“人的教育”的特性及其丰富内涵,在理论阐释与实践总结中深入理解和认识“美育”的重要性,可为当下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也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目录

《名家通识讲 座书系》总序


引言


第一讲 美育的性质:包含感性与情感教育的“人的教育”


 一 鲍姆嘉通与“感性教育”


 二 席勒与情感教育


 三 马克思与人的教育


第二讲 美育的学科特性


 一 作为边缘交叉学科的美育


 二 作为人文学科的美育


 三 作为美学学科的美育


 四 作为教育学学科的美育


第三讲 美育的特殊作用


 一 “审美力”的培养


 二 “生活的艺术家”的造就


第四讲 美育“不可代替”的特殊地位


 一 国内外有关美育地位的争论


 二 从世界观培养的角度看,美育是一种“综合教育”


 三 美育在社会中的情感协调地位


 四 美育在教育中的“中介性”地位


第五讲 美育所凭借的特殊手段


 一 公共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


 二 艺术教育的特殊魅力


 三 自然审美


 四 美育的实施


第六讲 美育与大脑开发


 一 神经心理学与美育


 二 美育与右脑开发


 三 美育调节大脑边缘系统的作用


 四 美育调节脑内吗啡肽的作用


第七讲 生态审美教育


 一 生态美育的提出


 二 生态美育的基本内容


 三 生态审美教育的实施——日本广岛大学个案分析


第八讲 西方古代“和谐论”美育思想


 一 吉希腊罗马的“和谐论”美育思想


 二 卢梭的《爱弥儿》及其“自然人”教育与美育思想


 三 狄德罗的启蒙主义美学与美育思想


 四 德国古典美学的美育思想与走出古典


第九讲 西方现代美学的“美育转向”


 一 叔本华:艺术是人生的花朵


 二 尼采:艺术是生命的伟大兴奋剂


 三 杜威:艺术的生活化


 四 弗洛伊德:艺术即原欲的升华


 五 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六 杜夫海纳:艺术是审美知觉的构成


 七 伽达默尔:审美教化是造就人类素质的特有方式


 八 福柯:“关注自我”的生存美学


第十讲 西方现代教育中的美育


 一 “通识教育”与美育


 二 德国的包豪斯与“艺术与工艺结合”的艺术教育观念


 三 罗恩菲尔德有关人格与创造力培养的艺术教育思想


 四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美育思想


 五 戈尔曼“情商”理论中的美育思想


第十一讲 中国古代的“中和论”美育思想


 一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哲学观与“中和论”美学美育思想


 二 中国古代的“礼乐教化”与“乐教”、“诗教”


第十二讲 中国现代美育的奠基者:蔡元培与王国维


 一 蔡元培对中国现代美育的奠基性贡献


 二 王国维的“审美境界论”美育思想


第十三讲 中国现代其他主要美育理论家


 一 梁启超的“新民说”及其美育思想


 二 朱光潜的“人生论”美学与美育思想


 三 丰子恺的“人生一同情论”美学与美育思想


第十四讲 美育与当代文化艺术发展新趋势


 一 后现代转向与美育


 二 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教育


 三 网络文学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十五讲 中国新时期美育的发展


 一 我国新时期美育逐步走到社会前沿


 二 我国新时期美育的发展历程


 三 我国新时期美育建设的重要成果与共识


 四 我国美育事业的未来发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