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管理学:理念、思路与方法 / 21世纪清华MBA精品教材
¥38.00定价
作者: 雷家骕、王兆华等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9787302304609
- 1-2
- 177974
- 16开
- 2017年7月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
- F272
- 经管类
- 高职高专
内容简介
《企业成长管理学:理念、思路与方法》系统阐述了企业成长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讨论了中国现实背景下企业可能的成长切人点,以及基于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成长途径,将企业成长的模式归纳为一定条件下企业成长的可能途径的组合;最后,讨论了企业成长的过程管理问题,介绍了相关分析方法与工具。
《企业成长管理学:理念、思路与方法》是专为mba和关心企业成长的业界读者所写的,适用于mba企业成长和企业战略等课程的教学。
《企业成长管理学:理念、思路与方法》是专为mba和关心企业成长的业界读者所写的,适用于mba企业成长和企业战略等课程的教学。
目录
第1章企业成长的内涵
1.1企业与企业成长
1.2企业内在素质的持续提升
1.3企业外部价值网络的优化
1.4企业成长的特点
1.5国内外关于企业成长的解释
思考与训练
第2章企业成长的生命周期
2.1企业是一种生命体
2.2新创企业的第一个成长周期
2.3艾迪斯的企业生命周期论
2.4格林纳的企业生命周期论
2.5孙东辉的企业生命周期六阶段论
思考与训练
第3章影响企业成长的内部因素
3.1概述
3.2理念及领袖:决定企业的创新精神与经营战略
3.3愿景及目标:对员工的引领与激励
3.4企业在特定产业链中的定位:决定企业的成长空间
3.5企业的业务聚焦程度:决定企业的核心能力
3.6商业模式:决定企业运营的成败与效率
3.7信息链与资金链:决定企业能否正常经营
3.8整体行动力:决定企业能否有效行动
3.9一个补充:影响企业成长的外部因素
思考与训练
第4章发现企业可能的成长点
4.1概论
4.2甩包袱的成长
4.3基于改进的成长
4.4基于创新的成长
4.5基于扩展的成长
4.6基于新机会的成长
4.7小结
思考与训练
第5章企业成长的内涵途径
5.1概论
5.2紧跟两类大客户
5.3业务归核化
5.4技术创新的持续化与集群化
5.5商业模式创新
5.6服务创新
5.7理性追逐差别化
5.8敢于和善于打破惯例
5.9面向批量化产销的技术整合
思考与训练
第6章企业成长的外扩途径
6.1何谓外扩型成长途径
6.2向技术亲近度高的领域扩展
6.3公司内部创业
6.4充分借助联盟的力量来发展自己
6.5理性的兼并收购
6.6企业国际化:融人国际产业链
6.7在全球范围开发新的利基市场
思考与训练
第7章企业成长的规划与调控
7.1规划、模式与调控
7.2企业成长的模式选择
7.3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创新模式选择
7.4企业成长规划的流程与方法
7.5企业成长进程的调控
思考与训练
参考文献
后记
1.1企业与企业成长
1.2企业内在素质的持续提升
1.3企业外部价值网络的优化
1.4企业成长的特点
1.5国内外关于企业成长的解释
思考与训练
第2章企业成长的生命周期
2.1企业是一种生命体
2.2新创企业的第一个成长周期
2.3艾迪斯的企业生命周期论
2.4格林纳的企业生命周期论
2.5孙东辉的企业生命周期六阶段论
思考与训练
第3章影响企业成长的内部因素
3.1概述
3.2理念及领袖:决定企业的创新精神与经营战略
3.3愿景及目标:对员工的引领与激励
3.4企业在特定产业链中的定位:决定企业的成长空间
3.5企业的业务聚焦程度:决定企业的核心能力
3.6商业模式:决定企业运营的成败与效率
3.7信息链与资金链:决定企业能否正常经营
3.8整体行动力:决定企业能否有效行动
3.9一个补充:影响企业成长的外部因素
思考与训练
第4章发现企业可能的成长点
4.1概论
4.2甩包袱的成长
4.3基于改进的成长
4.4基于创新的成长
4.5基于扩展的成长
4.6基于新机会的成长
4.7小结
思考与训练
第5章企业成长的内涵途径
5.1概论
5.2紧跟两类大客户
5.3业务归核化
5.4技术创新的持续化与集群化
5.5商业模式创新
5.6服务创新
5.7理性追逐差别化
5.8敢于和善于打破惯例
5.9面向批量化产销的技术整合
思考与训练
第6章企业成长的外扩途径
6.1何谓外扩型成长途径
6.2向技术亲近度高的领域扩展
6.3公司内部创业
6.4充分借助联盟的力量来发展自己
6.5理性的兼并收购
6.6企业国际化:融人国际产业链
6.7在全球范围开发新的利基市场
思考与训练
第7章企业成长的规划与调控
7.1规划、模式与调控
7.2企业成长的模式选择
7.3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创新模式选择
7.4企业成长规划的流程与方法
7.5企业成长进程的调控
思考与训练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