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年6月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音像出版社

以下为《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社会科学文献音像出版社
  • 9787509757918
  • 148532
  • 2014年6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C912.82
内容简介

  《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是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吴重庆教授自1996年至今已发表的与中国基层社会研究相关的论文的结集。《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作者独创“无主体熟人社会”概念,并将“无主体熟人社会”的形成置于“大历史”的视野下加以考察,籍此从某一侧面观察中国基层社会在革命及后革命时代的历程与特征。“无主体熟人社会”这一概念可以更为准确地揭示今日中国广大“空心化”乡村的社会特征。

目录

一 革命及其遗产


 中国革命中的阶级分析、底层收益与社会再造——基于对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农村调查报告的分析


 革命的底层动员——在才溪读《才溪乡调查》


 集体经济再思考——《崖口资料汇编》序


 社会主义新传统问题


 社会主义“大历史”的议题——以《开放时代》的议题设置为例


 附同享作为“大历史”的认识方式


 底层社会


二 后革命时代的乡土变迁


 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广州南村调查报告


 村治及其本土资源


 村委会选举与乡村社会的自组织资源


 农民为何有“利”不图


 搁浅于时光长河的乡土与人——《华南古村落》自序


三 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


 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


 附乡土中国的变迁——也说“无主体熟人社会”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儒学“下乡”


 乡土儒学资源的再生


 道德重建如何可能


 从道德危机的范围和程度看道德重建


 中国农村的社会建设——奥一网“中欧论坛·中国直播室”的访谈


 社会建设:离“池底”最近的一个缺口


附 录 农村研究与社会科学本土化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