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共2册 / 中国新农村建设书系·农道系列
作者: 孙君 廖星臣 王佛全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出版社:轻工
- 轻工
- 9787501996728
- 112761
- 2014年10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F320.3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共2册)》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
作者孙君、廖星臣重新审视和总结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方法。鲜明提出了“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观点。
在《理论篇》部分,作者从中国传统乡村的特质、城市社区与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困境,以及未来农村的发展趋势等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乡村应该是一个什么模样、当下的中国乡村(包括城市社区)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乡村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从重建乡村生态、修复乡村文化和提振乡村经济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把“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基本理念、重要路径和主要方法。对今天仍在继续推进的乡村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实践篇》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悟,通过日记的形式,从农民禀赋、生产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到乡村的人伦道德价值观念和文化的认同,以及农民、村两委、乡镇地方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在乡村建设中较色与作用等诸多方面,详细而生动地呈现出了当代中国乡村建设实践过程中真实的乡村社会生态和人文社会环境,尤其是从一个画家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乡村规划、乡村民主与自治以及农村精英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认识,其中很多的观点都非常新颖和独到,极具现实启发意义。
理论篇
第1章 现代文明的超越
——“更像农村”的新型乡村共同体雏形
农村与城市的融合——新型的村庄形态
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重构——新型的生产方式
传统与现代的对接——新的文化认同
物质丰裕与精神富有的契合——新型的生活形态
礼俗与法理的嫁接——新型的行为规范
人与自然的和谐——新型的价值观念
小结
第2章 现代文明起源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特质
农本主义——传统乡村社会的经济特征
天人合一——传统乡村社会的生活价值观
伦理本位——传统乡村社会的秩序根本
差序格局——传统乡村社会的人际关系特质
官绅共治——传统乡村社会的治理模式
礼义仁孝——传统乡村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
天地君亲师——传统乡村社会的宗教精神要义
小结
第3章 现代文明的冲突
——当代城市社区的困惑
生存的困惑——高度的文明与环境的危机
信仰的困惑——物质的丰裕与精神的迷失
人际关系的困惑——交通、资讯的发达与人情的冷漠
社会秩序的困惑——健全的法制与道德的缺失
小结
第4章 地方性的丧失
——当代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困境
乡村社会形态在城市化进程中走向畸形——乡村社会形态的异化
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在工业化进程中走向没落——乡村社会特质的终结
乡村文化认同在现代化进程中走向衰亡——乡村传统文化的迷失
乡村社会秩序在现代化的形变之中被打破——乡村核心价值的解体
小结
第5章 修复与重建
——新型乡村共同体实现的路径与方法(一)
修复乡村生态
培育新型农民
小结
第6章 道德与温度
——新型乡村共同体实现的路径与方法(二)
改造乡村社会
倡导三方合作
小结
第7章 郝堂茶人家
——一个基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乡村建设模式
环境改造与文化修复
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
农民与艺术
宗家敬畏与郝堂茶艺
乡村金融与健康生活
外来者与村两委
小结
实践篇
第八章 自然·乡村之本源
我们要什么样的乡村规划
乡村工作经验之谈
拉大城乡二元结构,重塑城乡价值体系
绩溪龙川行
城市文明融入农村的苦旅
第九章 自治·乡村之精神
中国村干部
透视乡村民主
城乡统筹,明白再行
春天的问安
第十章 血缘·乡村之灵魂
罗庄曲阜—孔苑
艰难的王台之路
灾后重建路慢慢
“造业”中的乡镇分流干部
第十一章 契约·乡村之传承
五山茶坛
蜀道五山行
财力有限 民力无限
郝堂项目孕育期
记忆中的中国
第十二章 修行·乡村之路遥
理想者的前途与命运
NGO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与作用
地球村的冬天
理论来自项目的不足与失败
第十三章 得道·乡村之建设
画家画出的小村庄
改良中的新型农村
乡村资源分类
如何给农民培训
小年在郧县
如何给农民培训
孙君简历
廖星臣简历
后记:新绿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