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与分析化学(第二版) / 高等学校理工科化学化工类规划教材
¥45.00定价
作者: 陈若愚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9787561182321
- 131675
- 0047176586-7
- 16开
- 2013年10月
- 理学
- 化学
- O61
- 化学
- 本科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2.1 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2.2 平衡常数
2.2.1 实验平衡常数Kp和Kc
2.2.2 标准平衡常数
2.2.3 活度与活度系数
2.3 多重平衡规则
2.4 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2.4.1 判断化学反应的程度
2.4.2 预测化学反应的方向
2.4.3 利用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平衡的组成
2.5 化学平衡的移动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定量分析概论
3.1 概述
3.1.1 分析方法的分类
3.1.2 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3.1.3 分析结果的表示
3.2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3.2.1 误差的分类
3.2.2 误差与准确度
3.2.3 偏差与精密度
3.2.4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3.2.5 测量误差的减免
3.2.6 有限次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3.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3.1 确定有效数字的原则
3.3.2 有效数字的修约
3.3.3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3.4 可疑数据的取舍
3.5 滴定分析法概述
3.5.1 滴定分析法分类
3.5.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3.5.3 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3.5.4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4.1 酸碱理论
4.1.1 酸碱电离理论
4.1.2 酸碱质子理论
4.1.3 酸碱电子理论和软硬碱理论
4.2 酸碱离解平衡
4.2.1 弱酸(碱)的离解平衡
4.2.2 水的离解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
4.2.3 共轭酸碱对Ka与Kb之间的关系
4.2.4 离解度和同离子效应
4.3 酸碱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布
4.3.1 一元弱酸(碱)溶液
4.3.2 多元弱酸溶液
4.4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4.4.1 酸碱溶液pH的精确计算
4.4.2 酸碱溶液pH的近似计算
4.5 缓冲溶液
4.5.1 缓冲溶液及其作用原理
4.5.2 缓冲溶液的pH
4.5.3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4.5.4 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4.6 酸碱指示剂
4.6.1 酸碱指示剂
4.6.2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4.6.3 混合指示剂
4.7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7.1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4.7.2 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
4.7.3 多元酸(碱)的滴定
4.7.4 混合酸和混合碱的滴定
4.8 终点误差
4.8.1 一元酸碱的滴定
4.8.2 多元酸碱的滴定
4.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及计算示例
4.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9.2 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
4.9.3 酸碱滴定法结果计算示例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沉淀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5.1 溶解度和溶度积
5.1.1 溶解度
5.1.2 溶度积
5.1.3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5.1.4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5.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5.2.1 溶度积规则
5.2.2 沉淀的生成
5.2.3 沉淀的溶解
5.3 分步沉淀和沉淀转化
5.3.1 分步沉淀
5.3.2 沉淀转化
5.4 沉淀滴定法
5.4.1 沉淀滴定法对沉淀反应的要求
5.4.2 几种沉淀滴定法
5.4.3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5.5 重量分析法
5.5.1 重量分析法概述
5.5.2 沉淀反应的条件
5.5.3 共沉淀现象及其减免
5.5.4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误差
5.5.5 重量分析法应用实例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6.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6.1.1 氧化数
6.1.2 氧化还原反应
6.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6.2.1 氧化数法
6.2.2 离子-电子法
6.3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6.3.1 原电池
6.3.2 电极电势
6.4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6.4.1 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
6.4.2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6.5 电极电势的应用
6.5.1 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6.5.2 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6.5.3 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6.5.4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
6.5.5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6.5.6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6.5.7 溶度积常数的测定和计算
6.6 无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6.6.1 元素电势图
6.6.2 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6.7 氧化还原滴定法
……
第7章 原子结构
第8章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第9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第10章 s区元素
第11章 p区元素
第12章 过渡元素
第13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
第2章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2.1 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2.2 平衡常数
2.2.1 实验平衡常数Kp和Kc
2.2.2 标准平衡常数
2.2.3 活度与活度系数
2.3 多重平衡规则
2.4 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2.4.1 判断化学反应的程度
2.4.2 预测化学反应的方向
2.4.3 利用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平衡的组成
2.5 化学平衡的移动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定量分析概论
3.1 概述
3.1.1 分析方法的分类
3.1.2 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3.1.3 分析结果的表示
3.2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3.2.1 误差的分类
3.2.2 误差与准确度
3.2.3 偏差与精密度
3.2.4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3.2.5 测量误差的减免
3.2.6 有限次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3.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3.1 确定有效数字的原则
3.3.2 有效数字的修约
3.3.3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3.4 可疑数据的取舍
3.5 滴定分析法概述
3.5.1 滴定分析法分类
3.5.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3.5.3 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3.5.4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4.1 酸碱理论
4.1.1 酸碱电离理论
4.1.2 酸碱质子理论
4.1.3 酸碱电子理论和软硬碱理论
4.2 酸碱离解平衡
4.2.1 弱酸(碱)的离解平衡
4.2.2 水的离解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
4.2.3 共轭酸碱对Ka与Kb之间的关系
4.2.4 离解度和同离子效应
4.3 酸碱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布
4.3.1 一元弱酸(碱)溶液
4.3.2 多元弱酸溶液
4.4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4.4.1 酸碱溶液pH的精确计算
4.4.2 酸碱溶液pH的近似计算
4.5 缓冲溶液
4.5.1 缓冲溶液及其作用原理
4.5.2 缓冲溶液的pH
4.5.3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4.5.4 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4.6 酸碱指示剂
4.6.1 酸碱指示剂
4.6.2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4.6.3 混合指示剂
4.7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7.1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4.7.2 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
4.7.3 多元酸(碱)的滴定
4.7.4 混合酸和混合碱的滴定
4.8 终点误差
4.8.1 一元酸碱的滴定
4.8.2 多元酸碱的滴定
4.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及计算示例
4.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9.2 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
4.9.3 酸碱滴定法结果计算示例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沉淀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5.1 溶解度和溶度积
5.1.1 溶解度
5.1.2 溶度积
5.1.3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5.1.4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5.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5.2.1 溶度积规则
5.2.2 沉淀的生成
5.2.3 沉淀的溶解
5.3 分步沉淀和沉淀转化
5.3.1 分步沉淀
5.3.2 沉淀转化
5.4 沉淀滴定法
5.4.1 沉淀滴定法对沉淀反应的要求
5.4.2 几种沉淀滴定法
5.4.3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5.5 重量分析法
5.5.1 重量分析法概述
5.5.2 沉淀反应的条件
5.5.3 共沉淀现象及其减免
5.5.4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误差
5.5.5 重量分析法应用实例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6.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6.1.1 氧化数
6.1.2 氧化还原反应
6.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6.2.1 氧化数法
6.2.2 离子-电子法
6.3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6.3.1 原电池
6.3.2 电极电势
6.4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6.4.1 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
6.4.2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6.5 电极电势的应用
6.5.1 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6.5.2 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6.5.3 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6.5.4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
6.5.5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6.5.6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6.5.7 溶度积常数的测定和计算
6.6 无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6.6.1 元素电势图
6.6.2 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6.7 氧化还原滴定法
……
第7章 原子结构
第8章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第9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第10章 s区元素
第11章 p区元素
第12章 过渡元素
第13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