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人民出版社
- 9787209069564
- 1-1
- 106926
- 0041151863-2
- 平装
- 16开
- 2012年12月
- 430
- 424
- 教育学
- 教育学
- G40
- 公共课
- 本专科
本书作为一本颇有新意的教育学著作,体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第一,本书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作者基于对教育学理论的长期深入思考,遵循着“教育本质论——一教育发展论一——教育功能论一一教育理念论——教育目的论一教育制度论——教育主体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班级管理论一教育评价论一教育改革论——教育研究论”的逻辑体系,对教育学的基本原理问题进行了多视角、全景式的探索和研究,更加符合教育的本质和教育学的知识系统,也更加契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第二,本书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拓展了教育学的研究视域。例如,专门把“教育理念"“班级管理”“教育评价”“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作为独立一章进行全面探究,对“教育学的研究价值”“教育学的研究范式”“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教育主体概说"“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充分彰显了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第三,本书十分强调凸显教育学研究的实践价值取向。教育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蕴涵于教育情境中的应用学科;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是目的,教育学的*价值在于其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启迪和引领。鉴于此,本书各章节在充分的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突出和强调教育学原理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价值,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教育学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教育学学科的形成
第三节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第四节 教育学的研究范式
第一章 教育本质论
第一节 教育概念界说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教育本质的论争
第四节 教育的社会属性
第二章 教育发展论
第一节 教育起源概说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教育
第三节 古代社会的教育
第四节 近代社会的教育
第五节 现代社会的教育
第六节 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三章 教育社会功能论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说
第二节 教育的经济功能
第三节 教育的政治功能
第四节 教育的文化功能
第五节 教育的人口功能
第四章 教育个体功能论
第一节 个体发展概说
第二节 个体发展影响因素
第三节 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
第四节 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第五节 教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
第五章 教育理念论
第一节 教育理念概说
第二节 全民教育理念
第三节 终身教育理念
第四节 素质教育理念
第五节 主体教育理念
第六节 创新教育理念
第七节 教育理念的形成策略
第六章 教育目的论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说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依据
第三节 教育目的的分类
第四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五节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第七章 教育制度论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说
第二节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第三节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构成
第四节 当代学校教育制度的趋向
第八章 教育主体论
第一节 教育主体概说
第二节 教师论
第三节 学生论
第四节 师生关系论
第九章 课程论
第一节 课程概说
第二节 课程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课程内容
第四节 课程的设计
第五节 课程的实施
第六节 当代课程改革的趋势
第十章 教学论
第一节 教学概说
第二节 教学过程
第三节 教学原则
第四节 教学模式
第五节 教学方法
第六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十一章 德育论
第一节 德育概说
第二节 德育过程
第三节 德育原则
第四节 德育方法
第十二章 班级管理论
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说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原则
第四节 班级管理的方法
第十三章 教育评价论
第一节 教育评价概说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分类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标准
第四节 教育评价的过程
第五节 教育评价的原则
第十四章 教育改革论
第一节 教育改革概说
第二节 20世纪世界教育改革概览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扫描
第四节 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突出特征
第十五章 教育研究论
第一节 教育研究概说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过程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教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