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认同生成的理论逻辑 / 中国法学学术丛书
作者: 卢建军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出版社:法律
- 法律
- 9787511868459
- 96778
- 2014年10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D92
卢建军编著的《法治认同生成的理论逻辑》内容介绍:法治认同是人们对通过法律确认并保障的公平、正义、自由、秩序、效率、平等和人权等价值的认可和接受,是人们在实践经验和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对法治进行的评判,是人们认可、信任和尊重法律以及愿意服从法律的心理状态。它所表达的是人们对法治的一种赞许性态度和确认性行为,具体表现为人们真正地接受法治理念、崇尚法治精神、服从法治规范,进而在社会上形成需要法治、尊重法治、尊奉法律的文化氛围,使法治建设与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心理基础和社会心理根基。法治认同的生成是建成法治国家的前提,也是法治社会运行的基础。法治认同生成是法治认同的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互动的结果。把握法治认同生成的规律,固然要全面认识法治认同的主体、客体及其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但是,如果对法治认同及其生成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法治认同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的双向互动上,是不完整的。要客观全面揭示出法冶认同生成的规律性和逻辑性,还必须重视主体间性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导论
第一章 法治认同客体及其主体化
第一节 法治认同客体的简要分析
第二节 法治认同客体的品性
第三节 法治认同客体主体化的条件
第二章 法治认同主体及其客体化
第一节 法治认同主体的简要阐释
第二节 法治认同主体客体化的理论根据与现实价值
第三节 影响法治认同主体客体化的因素
第三章 法治认同主客体双向互动
第一节 法治认同主客体双向互动的含义及其作用
第二节 法治认同主客体双向互动中主体的心理过程
第三节 法治认同主客体双向互动的机制
第四节 法治认同主客体双向互动的规律
第四章 主体间性理论与法治认同生成
第一节 主体间性理论在法治认同生成中的地位
第二节 主体间性理论中法治认同生成的具体途径:社会交往
第三节 主体间性视阈中法治认同生成的行动逻辑
第五章 法治认同生成的历史逻辑与社会根基
第一节 西方法治认同历史传统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平民(公民)在西方国家法治认同生成中的独特作用
第三节 法治认同生成的社会根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