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医药研究生) /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42.00定价
作者: 张其成
出版时间:2009年2月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9787117111713
- 1
- 96125
- 平装
- 16开
- 2009年2月
- 339
- 医学类
- 研究生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当前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教材建设中的一门新兴课程。中医,从医学的广义范畴讲,应归属于自然科学,然而她却置身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既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有人文文化的内涵。中医文化的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对于中医药学的学习与研究者来说,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应用、研究中医药,而且可以促进和提高自身的文化情操与道德修养。这是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意义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医药研究生)》依据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统一要求,编写指导思想为:在系统、全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联系中医药研究生的专业特点,重点介绍与中医药相关的哲学、文献等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使学生从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中,深刻领会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学术特色与文化地位,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教材以学术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启迪性为编写原则,力求客观准确地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学术内容及深层次内涵与不朽精神,反映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提供传统文化的营养,为中医学的发展开辟传统文化的沃土。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医药研究生)》依据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统一要求,编写指导思想为:在系统、全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联系中医药研究生的专业特点,重点介绍与中医药相关的哲学、文献等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使学生从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中,深刻领会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学术特色与文化地位,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教材以学术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启迪性为编写原则,力求客观准确地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学术内容及深层次内涵与不朽精神,反映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提供传统文化的营养,为中医学的发展开辟传统文化的沃土。
目录
导论
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之魂
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三、中医药文化的特色与地位
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与未来发展
第一编 汉字文献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汉字的符号表达
一、史前符号表达
二、汉字体系的主要形体
三、从文化角度看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汉字的文化功能
一、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二、汉字与汉字文化圈
第二章 文献
第一节 典籍类别文献
一、经部文献
二、史部文献
三、子部文献
四、集部文献
五、类书与丛书
六、佛藏与道藏
第二节 20世纪以来的考古及新发现文献
一、甲骨文献
二、简帛文献
三、敦煌文献与吐鲁番文献
四、明清档案文献
第二编 哲学宗教
第三章 哲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概述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流变
二、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体系及其特点
三、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 中国古代哲学流派
一、《周易》哲学
二、儒家哲学
三、道家哲学
四、其他诸子哲学
五、医家哲学
第四章 宗教
第一节 中国古代宗教概述
一、中国古代宗教的特点及其历史演化
二、儒、道、佛交融与儒学的宗教功能
三、儒、道、佛之外的其他宗教
第二节 道教文化
一、中国道教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二、道教的基本常识
三、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四、道教与中医
第三节 佛教文化
一、佛教的兴起与流传
二、佛教的基本常识
三、中国佛教的分布
四、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五、佛教与中医
第三编 历史民俗
第五章 史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史演变的特点
一、文明的延续性
二、多民族的统一性
第二节 中国史学精神
一、中国史学发展概况
二、古代史学精神
第六章 典制
第一节 礼制
一、礼制的起源与发展
二、礼制内容
三、礼制的历史影响
第二节 职官
一、职官制度
二、选官制度
三、医官制度
第三节 法律
一、古代法律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二、古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经济
一、土地与赋役制度
二、工商与货币制度
第五节 教育
一、古代教育制度
二、古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
三、古代医学教育体制
第七章 民俗
第一节 民俗的社会效应
一、历史功能
二、教育功能
三、娱乐功能
四、民俗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第二节 民俗的基本内容
一、姓氏与宗族
二、婚嫁与丧葬
三、祭祀与庙会
四、岁时与饮食
五、生肖与服饰
第三节 民俗的基本特征
一、上行下效,礼俗并存
二、重农尚朴,贴近自然
三、重生务实,追求吉祥
四、民族特色,经久不衰
第四编 文学艺术
第八章 文学
第一节 诗、词、赋
一、概述
二、《诗经》与《楚辞》
三、陶渊明
四、李白与杜甫
五、苏轼
第二节 散文
一、概述
二、《左传》与《国语》
三、韩愈与柳宗元
四、欧阳修与苏轼
第三节 小说
一、概述
二、《水浒传》
三、《西游记》
四、《红楼梦》
五、《聊斋志异》
第四节 戏曲
一、概述
二、关汉卿与《窦娥冤》
三、王实甫与《西厢记》
第五节 文论
一、概述
二、刘勰与《文心雕龙》
第九章 艺术
第一节 中国古代艺术的特色与功用
第二节 书画
一、书法
二、绘画
第三节 音乐
一、概述
二、《广陵散》
三、《十面埋伏》
第四节 舞蹈
一、概述
二、《霓裳羽衣舞》
三、秧歌
第五编 科学 技术
第六编 医药 养生
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之魂
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三、中医药文化的特色与地位
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与未来发展
第一编 汉字文献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汉字的符号表达
一、史前符号表达
二、汉字体系的主要形体
三、从文化角度看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汉字的文化功能
一、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二、汉字与汉字文化圈
第二章 文献
第一节 典籍类别文献
一、经部文献
二、史部文献
三、子部文献
四、集部文献
五、类书与丛书
六、佛藏与道藏
第二节 20世纪以来的考古及新发现文献
一、甲骨文献
二、简帛文献
三、敦煌文献与吐鲁番文献
四、明清档案文献
第二编 哲学宗教
第三章 哲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概述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流变
二、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体系及其特点
三、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 中国古代哲学流派
一、《周易》哲学
二、儒家哲学
三、道家哲学
四、其他诸子哲学
五、医家哲学
第四章 宗教
第一节 中国古代宗教概述
一、中国古代宗教的特点及其历史演化
二、儒、道、佛交融与儒学的宗教功能
三、儒、道、佛之外的其他宗教
第二节 道教文化
一、中国道教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二、道教的基本常识
三、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四、道教与中医
第三节 佛教文化
一、佛教的兴起与流传
二、佛教的基本常识
三、中国佛教的分布
四、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五、佛教与中医
第三编 历史民俗
第五章 史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史演变的特点
一、文明的延续性
二、多民族的统一性
第二节 中国史学精神
一、中国史学发展概况
二、古代史学精神
第六章 典制
第一节 礼制
一、礼制的起源与发展
二、礼制内容
三、礼制的历史影响
第二节 职官
一、职官制度
二、选官制度
三、医官制度
第三节 法律
一、古代法律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二、古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经济
一、土地与赋役制度
二、工商与货币制度
第五节 教育
一、古代教育制度
二、古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
三、古代医学教育体制
第七章 民俗
第一节 民俗的社会效应
一、历史功能
二、教育功能
三、娱乐功能
四、民俗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第二节 民俗的基本内容
一、姓氏与宗族
二、婚嫁与丧葬
三、祭祀与庙会
四、岁时与饮食
五、生肖与服饰
第三节 民俗的基本特征
一、上行下效,礼俗并存
二、重农尚朴,贴近自然
三、重生务实,追求吉祥
四、民族特色,经久不衰
第四编 文学艺术
第八章 文学
第一节 诗、词、赋
一、概述
二、《诗经》与《楚辞》
三、陶渊明
四、李白与杜甫
五、苏轼
第二节 散文
一、概述
二、《左传》与《国语》
三、韩愈与柳宗元
四、欧阳修与苏轼
第三节 小说
一、概述
二、《水浒传》
三、《西游记》
四、《红楼梦》
五、《聊斋志异》
第四节 戏曲
一、概述
二、关汉卿与《窦娥冤》
三、王实甫与《西厢记》
第五节 文论
一、概述
二、刘勰与《文心雕龙》
第九章 艺术
第一节 中国古代艺术的特色与功用
第二节 书画
一、书法
二、绘画
第三节 音乐
一、概述
二、《广陵散》
三、《十面埋伏》
第四节 舞蹈
一、概述
二、《霓裳羽衣舞》
三、秧歌
第五编 科学 技术
第六编 医药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