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以下为《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精)》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9787208123694
  • 91794
  • 2014年8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I206
内容简介

  梅新林著的《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以创立中国文学地理学为学术宗旨,力图通过文学与地理学的跨学科研究,深入揭示中国文学地理的表现形态与演变规律,系统建构中国文学地理学的学术体系。作者重点围绕决定和影响中国文学地理最为关键的五大要素,从文学家籍贯分布的“本土地理”出发,依次向流域轴线、城市轴心、文人流向等三个层面展开,最后归结为“区系轮动”模型及演化的探讨。全书博采数据统计、逻辑推绎、时空还原、交叉综合等多重方法,力求宏观思辨与实证分析相统一,对于推进中国文学研究的学科交融与学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本书曾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图书奖等省部级奖项。

目录

总序



导论


  一、选题宗旨


  二、学术回顾


  三、理论构想


  四、体系建构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本土文学的地理变迁


 第一节 先秦文学地域化的渐进历程


  一、族团性“文学创作”时期的地域分布I


  二、集体性“文学创作”时期的地域分布


  三、个体性“文学创作”时期的地域分布


 第二节 秦汉至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


  一、秦与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


  二、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


  三、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


  四、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


  五、东晋十六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I


  六、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


 第三节 隋唐至南宋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


  一、隋代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


  二、唐代前期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


  三、唐代后期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


  四、五代时期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


  五、北宋与辽代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


  六、南宋与金代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


 第四节 元明清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


  一、元代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


  二、明代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


  三、清代著名文学家地域分布


第二章 流域轴线与文学地理


 第一节 本土文学地理与流域轴线


 第二节 黄河流域文学轴线


  一、黄河流域文学轴线的先发优势


  二、自西徂东之第一波


  三、自西徂东之第二波


  四、自西徂东之第三波


  五、自西徂东之第四波


 第三节 长江流域文学轴线


  一、长江流域文学轴线的次发优势


  二、中游突破之第一波


  三、聚合下游之第二波


  四、聚集下游之第三波


  五、聚集下游之第四波


 第四节 珠江流域文学轴线


  一、珠江流域文学轴线的后发优势


  二、以非本土文学家为主体之第一波


  三、以本土文学家为主体之第二波


 第五节 运河流域文学轴线


  一、运河流域文学轴线的“交通”优势


  二、南北分叉之第一波


  三、南北直贯之第二波


 第六节 流域文学轴线与滨海连线


第三章 城市轴心与文学地理


 第一节 流域文学轴线与城市轴心


  一、流域文学轴线与城市分布


  二、城市轴心体系的模式与层级


 第二节 双都文学轴心之一:首都


  一、首都在文学地理中的主轴心功能


  二、黄河流域东西移动的首都文学轴心


  三、两河流域交互移动的首都文学轴心


  四、运河流域南北移动的首都文学轴心


 第三节 双都文学轴心之二:陪都


  一、陪都在文学地理中的副轴心功能


  二、与首都呈东西走向的陪都文学轴心之一


  三、与首都呈东西走向的陪都文学轴心之二


  四、与首都呈东西走向的陪都文学轴心之三


  五、与首都呈南北走向的陪都文学轴心


 第四节 区域中心城市的文学轴心功能


  一、诸侯国各都城区域中心城市与文学轴心


  二、州郡制下的区域中心城市与文学轴心


  三、道路制下的区域中心城市与文学轴心


  四、行省制下的区域中心城市与文学轴心


 第五节 边地城市的发展与文学“边界”的拓展


  一、边地城市与文学“边界”:全方位拓边型


  二、边地城市与文学“边界”:局部性拓边型


 第六节 江南市镇的文化积累与文学活动


  一、江南市镇的商一士转型途径


  二、江南市镇的文人群体聚合


  三、江南市镇的文学活动空间


  四、江南市镇文学的特点与意义


 第七节 城市空间布局与文学活动舞台


  一、城市空间布局的原则及实践变化


  二、城市文学活动的空间分布与重心转移


第四章 文人流向与文学地理


 第一节 城市文学轴心与文人群体流向


  一、“京都情结”与文人群体流向


  二、文人群体流向的趋势、动力与图式


 第二节 向心型的文人群体流向


  一、求学与向心型文人群体流向


  二、应举与向心型文人群体流向


  三、仕进与向心型文人群体流向


  四、授业与向心型文人群体流向


 第三节 离心型的文人群体流向


  一、隐逸与离心型文人群体流向


  二、流贬与离心型文人群体流向


 第四节 交互型的文人群体流向


  一、游历与交互型文人群体流向


  二、迁居与交互型文人群体流向


 第五节 文人群体组合与文学流派


第五章 文学地理的区系轮动


 第一节 文人群体流向与文学区系轮动


 第二节 西北向东南的第一次区系轮动


 第三节 西北向东南的第二次区系轮动


  一、西周时期三秦一中原区系的连动


  二、春秋时期向齐鲁核心区系的东迁


  三、战国时期齐鲁与荆楚核心区系的呼应


 第四节 西北向东南的第三次区系轮动


  一、秦西汉三秦一中原核心区系的再次连动


  二、东汉时期中原核心区系的内聚与扩散


  三、三国时期中原核心区系的内聚


  四、西晋时期中原核心区系的继续内聚


  五、东晋时期向吴越核心区系的南迁


  六、南朝时期吴越核心区系的内聚


  七、十六国北朝时期内外区系的三向流动与东西对应


 第五节 西北向东南的第四次区系轮动


  一、唐代前期三秦一中原核心区系的再次连动与外扩


  二、唐代后期三秦一中原区系连动的调整与南移


  三、五代时期核心区系的南移与扩散


  四、北宋时期中原核心区系的高度内聚与频繁外移


  五、南宋时期向吴越核心区系的再次南迁


  六、辽金时期“外圈”文学区系的拓展与内移


 第六节 东西向南北的第五次区系轮动


  一、元代燕赵一吴越核心区系的对峙、对流与南移


  二、明代吴越一燕赵核心区系的再次连动与南移


  三、清代燕赵一吴越核心区系的继续连动及东迁


主要征引文献及参考书目


后记一


后记二


丛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