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华职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9787562346869
- 75630
- 0047176970-3
- 2015年10月
- 工学
- 力学
- TB12
- 机电类
- 高职
内容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的实践性、技能性,强调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过程性知识,即掌握”怎样做”而非”为何这样做”,所以学生们对概念性较强的”工程 力学”难以提起兴趣。再加上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普遍只瞄准就业,整体学风不浓,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采取”压迫式”教学。三是”旧”。教材大 多不尽如人意,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现行高职高专《工程力学》版本虽然较多,但大多为经典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压缩本或简化本,虽结构严谨,但相关的工程力学背景、工程实例介绍却不多,趣味性差、可读性差,没有体现实践性,严重影响到工 程力学的教学效果。
为此,我们应理性地面对当前的情况和问题,充分尊重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教材的实用性,以”必需、够用、实际”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教学内容上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强调基本概念、理论和基本方法、思路,淡化了理论的难度和深度,删除了繁杂的理论推导,只给出了必要的结果,*限度地体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全书分为九个学习情境,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基础、平面力系的平衡计算、构件的运动、构件的受力与运动的关系、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圆轴扭转、直梁的弯曲、强度理论和组合变形。
显示全部信息
为此,我们应理性地面对当前的情况和问题,充分尊重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教材的实用性,以”必需、够用、实际”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教学内容上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强调基本概念、理论和基本方法、思路,淡化了理论的难度和深度,删除了繁杂的理论推导,只给出了必要的结果,*限度地体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全书分为九个学习情境,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基础、平面力系的平衡计算、构件的运动、构件的受力与运动的关系、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圆轴扭转、直梁的弯曲、强度理论和组合变形。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的实践性、技能性,强调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过程性知识,即掌握”怎样做”而非”为何这样做”,所以学生们对概念性较强的”工程
力学”难以提起兴趣。再加上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普遍只瞄准就业,整体学风不浓,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采取”压迫式”教学。三是”旧”。教材大
多不尽如人意,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现行高职高专《工程力学》版本虽然较多,但大多为经典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压缩本或简化本,虽结构严谨,但相关的工程力学背景、工程实例介绍却不多,趣味性差、可读性差,没有体现实践性,严重影响到工
程力学的教学效果。
为此,我们应理性地面对当前的情况和问题,充分尊重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新途径、新方法。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教材的实用性,以”必需、够用、实际”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教学内容上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强调基本概念、
理论和基本方法、思路,淡化了理论的难度和深度,删除了繁杂的理论推导,只给出了必要的结果,*限度地体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全书分为九个学习情境,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基础、平面力系的平衡计算、构件的运动、构件的受力与运动的关系、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圆轴扭转、直梁的弯曲、强度理论和组合变形。
显示全部信息
目录
学习情境一 静力学基础 情境导入 学习导航 学习单元1
静力学基本概念 一、力的概念 二、力系的概念 三、刚体的概念 学习单元2
静力学公理 一、二力平衡公理 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三、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四、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学习单元3
约束与约束反力 一、柔性约束 二、光滑接触面约束 三、光滑铰链约束 学习单元4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学习情境二
平面力系的平衡计算 情境导入 学习导航 学习单元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一、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二、合力投影定理 三、平面汇交力系合成 四、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条件的解析形式及应用 学习单元2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一、力对点的矩及合力矩定理 二、力偶及其基本性质 三、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学习单元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 一、平面一般力系的概念 二、力的平移定理 三、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四、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学习单元4
考虑摩擦力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一、滑动摩擦力 二、滚动摩擦力 三、考虑摩擦力时的平衡 四、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学习情境三
构件的运动 情境导入 学习导航 学习单元1
运动构件上一点的运动 一、自然坐标描述点的运动 二、直角坐标描述点的运动 学习单元2
构件的平面基本运动 一、构件的平动 二、构件绕定轴转动 三、转动构件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学习单元3
合成运动 一、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 二、动点的绝对、相对、牵连运动方程 三、速度合成与加速度合成 学习单元4
平面图形上点的速度及加速度合成法 一、基点法 二、速度投影法 三、速度瞬心法 四、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加速度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学习情境四
构件的受力与运动的关系 情境导入 学习导航 学习单元1 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 一、基本方程 二、微分方程 学习单元2
构件定轴转动的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应用 一、定轴转动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二、转动惯量 三、构件定轴转动基本方程的应用 学习单元3
质点的动静法 一、惯性力的概念 二、质点的动静法 学习单元4 质点和构件的动能定理 一、力的功 二、动能定理 学习单元5
功率方程与机械效率 一、功率的概念 二、机械效率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学习情境五
轴向拉伸与压缩 情境导入 学习导航 学习单元1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构件的承载能力 二、变形体及基本假设 三、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四、内力与截面法 学习单元2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分析 一、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与实例 二、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力学模型 三、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 四、轴力图 学习单元3
拉压杆横截面的应力 一、应力的概念 二、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学习单元4 拉压杆的变形
胡克定律 一、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 二、胡克定律 学习单元5
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材料拉伸试验 二、拉伸时材料的机械性能 三、压缩时材料的机械性能 学习单元6
杆件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一、许用应力及安全系数 二、强度计算 学习单元7
压杆的稳定 一、压杆稳定的概念 二、临界力和临界应力 三、中、小柔度压杆的临界应力 四、惯性矩及惯性半径 五、压杆的稳定性计算 六、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学习情境六
剪切与挤压 情境导入 学习导航 学习单元1
剪切和挤压的工程及概念 一、剪切和挤压的工程实例 二、剪切与挤压的概念 学习单元2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一、剪切的实用计算 二、挤压的实用计算 学习单元3
切应变与剪切胡克定律 一、剪应变与剪切胡克定律 二、剪应力互等定理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学习情境七
圆轴扭转 情境导入 学习导航 学习单元1 圆轴扭转的工程实例与力学模型 学习单元2
扭矩及扭矩图 一、外力偶矩的计算 二、圆轴扭动时横截面的内力 三、扭矩与扭矩图 学习单元3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一、圆轴扭转横截面的应力 二、横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系数 三、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学习单元4
圆轴扭转时的刚度设计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学习情境八 直梁的弯曲 情境导入 学习导航 学习单元1
平面弯曲的概念与实例 一、平面弯曲的概念与实例 二、梁上的载荷和梁的类型 学习单元2
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分析 一、截面法求内力 二、剪力和弯矩正负号的规定 三、简易法求内力 四、用截面法求人意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学习单元3
剪力图和弯矩图 一、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二、剪力图和弯矩图 学习单元4
用微分关系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一、剪力、弯矩与荷载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二、用微分关系法绘制剪力图和图 学习单元5
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析 一、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二、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 三、梁平面弯曲时的强度设计 学习单元6
梁的弯曲变形 一、梁的变形 二、用叠加法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三、梁平面弯曲时的刚度设计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学习情境九
强度理论和组合变形 情境导入 学习导航 学习单元1
点的应力状态 一、应力状态的概念 二、应力状态分类 三、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 四、各种基本变形杆件的应力状态 学习单元2
常用的强度理论简介 一、强度理论的概念 二、强度理论简介 三、强度理论的使用 学习单元3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一、组合变形的概念 二、弯曲与拉伸(或压缩)的组合变形 三、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学习单元4
交变应力和构件的疲劳强度简介 一、交变应力的概念 二、交变应力的循环特性 三、构件疲劳破坏 四、材料的持久极限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五、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
静力学基本概念 一、力的概念 二、力系的概念 三、刚体的概念 学习单元2
静力学公理 一、二力平衡公理 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三、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四、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学习单元3
约束与约束反力 一、柔性约束 二、光滑接触面约束 三、光滑铰链约束 学习单元4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学习情境二
平面力系的平衡计算 情境导入 学习导航 学习单元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一、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二、合力投影定理 三、平面汇交力系合成 四、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条件的解析形式及应用 学习单元2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一、力对点的矩及合力矩定理 二、力偶及其基本性质 三、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学习单元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 一、平面一般力系的概念 二、力的平移定理 三、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四、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学习单元4
考虑摩擦力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一、滑动摩擦力 二、滚动摩擦力 三、考虑摩擦力时的平衡 四、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学习情境三
构件的运动 情境导入 学习导航 学习单元1
运动构件上一点的运动 一、自然坐标描述点的运动 二、直角坐标描述点的运动 学习单元2
构件的平面基本运动 一、构件的平动 二、构件绕定轴转动 三、转动构件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学习单元3
合成运动 一、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 二、动点的绝对、相对、牵连运动方程 三、速度合成与加速度合成 学习单元4
平面图形上点的速度及加速度合成法 一、基点法 二、速度投影法 三、速度瞬心法 四、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加速度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学习情境四
构件的受力与运动的关系 情境导入 学习导航 学习单元1 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 一、基本方程 二、微分方程 学习单元2
构件定轴转动的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应用 一、定轴转动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二、转动惯量 三、构件定轴转动基本方程的应用 学习单元3
质点的动静法 一、惯性力的概念 二、质点的动静法 学习单元4 质点和构件的动能定理 一、力的功 二、动能定理 学习单元5
功率方程与机械效率 一、功率的概念 二、机械效率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学习情境五
轴向拉伸与压缩 情境导入 学习导航 学习单元1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构件的承载能力 二、变形体及基本假设 三、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四、内力与截面法 学习单元2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横截面上的内力分析 一、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与实例 二、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力学模型 三、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 四、轴力图 学习单元3
拉压杆横截面的应力 一、应力的概念 二、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学习单元4 拉压杆的变形
胡克定律 一、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 二、胡克定律 学习单元5
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材料拉伸试验 二、拉伸时材料的机械性能 三、压缩时材料的机械性能 学习单元6
杆件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一、许用应力及安全系数 二、强度计算 学习单元7
压杆的稳定 一、压杆稳定的概念 二、临界力和临界应力 三、中、小柔度压杆的临界应力 四、惯性矩及惯性半径 五、压杆的稳定性计算 六、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学习情境六
剪切与挤压 情境导入 学习导航 学习单元1
剪切和挤压的工程及概念 一、剪切和挤压的工程实例 二、剪切与挤压的概念 学习单元2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一、剪切的实用计算 二、挤压的实用计算 学习单元3
切应变与剪切胡克定律 一、剪应变与剪切胡克定律 二、剪应力互等定理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学习情境七
圆轴扭转 情境导入 学习导航 学习单元1 圆轴扭转的工程实例与力学模型 学习单元2
扭矩及扭矩图 一、外力偶矩的计算 二、圆轴扭动时横截面的内力 三、扭矩与扭矩图 学习单元3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一、圆轴扭转横截面的应力 二、横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系数 三、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学习单元4
圆轴扭转时的刚度设计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学习情境八 直梁的弯曲 情境导入 学习导航 学习单元1
平面弯曲的概念与实例 一、平面弯曲的概念与实例 二、梁上的载荷和梁的类型 学习单元2
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分析 一、截面法求内力 二、剪力和弯矩正负号的规定 三、简易法求内力 四、用截面法求人意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学习单元3
剪力图和弯矩图 一、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二、剪力图和弯矩图 学习单元4
用微分关系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一、剪力、弯矩与荷载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二、用微分关系法绘制剪力图和图 学习单元5
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析 一、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二、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 三、梁平面弯曲时的强度设计 学习单元6
梁的弯曲变形 一、梁的变形 二、用叠加法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三、梁平面弯曲时的刚度设计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学习情境九
强度理论和组合变形 情境导入 学习导航 学习单元1
点的应力状态 一、应力状态的概念 二、应力状态分类 三、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 四、各种基本变形杆件的应力状态 学习单元2
常用的强度理论简介 一、强度理论的概念 二、强度理论简介 三、强度理论的使用 学习单元3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一、组合变形的概念 二、弯曲与拉伸(或压缩)的组合变形 三、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学习单元4
交变应力和构件的疲劳强度简介 一、交变应力的概念 二、交变应力的循环特性 三、构件疲劳破坏 四、材料的持久极限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五、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 情境小结 教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