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1年3月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艺术综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9787565700057
  • 62072
  • 0043155058-1
  • 2011年3月
  •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 J-43
  • 艺术
  • 本专科
内容简介
本书专门为艺术类考研的专业基础课考试而编写。主体部分由六部分组成,艺术基础知识与艺术史、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学前沿理论、中国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文艺理论名著选读。
第一篇 艺术基础知识与艺术史
本部分知识分别谈及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电视、动画等几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历史状况,旨在帮助读者提高对各个艺术门类的感性认知。既可以帮助回答填空、选择、连线、名词解释等小题,也可以在大题目的论据方面提供详实的史实材料。
第二篇艺术学基础理论
本部分知识重在探讨艺术学方面的诸如本质、起源、特征等基本理论,旨在建立艺术学的感性框架,同时涉猎艺术学的内在肌理。这一部分的写作除了汇编了一些学者的观点之外,作者也融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比如艺术本质论的分类、艺术文化系统的诸多关系、艺术活动流程中单独加上了艺术传播论的章节、意境探讨中“寻境”这个美学概念的提出等等。


本书专门为艺术类考研的专业基础课考试而编写。主体部分由六部分组成,艺术基础知识与艺术史、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学前沿理论、中国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文艺理论名著选读。


第一篇 艺术基础知识与艺术史


本部分知识分别谈及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电视、动画等几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历史状况,旨在帮助读者提高对各个艺术门类的感性认知。既可以帮助回答填空、选择、连线、名词解释等小题,也可以在大题目的论据方面提供详实的史实材料。


第二篇艺术学基础理论


本部分知识重在探讨艺术学方面的诸如本质、起源、特征等基本理论,旨在建立艺术学的感性框架,同时涉猎艺术学的内在肌理。这一部分的写作除了汇编了一些学者的观点之外,作者也融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比如艺术本质论的分类、艺术文化系统的诸多关系、艺术活动流程中单独加上了艺术传播论的章节、意境探讨中“寻境”这个美学概念的提出等等。


第三篇艺术学前沿理论


本部分侧重艺术学的一些前沿问题的探讨。随着社会活动、艺术实践以及艺术学理论的发展,当前艺术学关注的问题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艺术本质、起源、创作、作品、接受等层面,更加趋向于多维度的解释。商业社会机制的全面建立,大众文化的狂飙天落,带了新时代环境下的艺术雅俗讨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更替,传统艺术面临着新旧交接与转换的问题,继承与创新也以一种更社会性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全球化的盛势和本土化的式微,走出去的急切和引进来的谨慎,又同时煎熬着我们的决策……凡此种种,无一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第四篇中国文艺理论


本部分侧重探讨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由于篇章限制,这里只选择了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上一些最有影响力和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而近现代以来的一些美学家则省去不谈。宗白华、朱光潜、李泽厚……这些人物都很重要,他们的美学思想也值得研究,考生可以另外去选择阅读。文艺理论之于艺术学研究无疑具有非常深刻重要的作用,在加强艺术类考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向度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第五篇西方文艺理论

 
本部分侧重探讨西方文艺理论。尤其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流派纷呈、体系庞杂,且亮点不断,因此,本书侧重在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而在20世纪以前的一些文艺理论,则只精选了少数的几位。这些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考生可以尝试从创作、作品、欣赏、社会四个环节去分开研读。


第六篇文艺理论名著选读


本部分主要选择了一些中西文艺理论名著中的著名章节或者名言名句。适合拓宽读者的视野,培养一些艺术学方面的兴趣。


本书在汇编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国内诸多学者的著作,特此向这些学者表示由衷地感谢,具体参考书目详见后文。

显示全部信息
目录

导论/1


    第一篇  艺术基础知识与艺术史


第一章  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史/4


  第一节  音乐基础知识/4


  第二节  中国音乐史/8


  第三节  外国音乐史/19


第二章  美术基础知识与美术史/24


  第一节  美术基础知识/24


  第二节  中国美术史/29


  第三节  外国美术史/38


第三章  戏剧戏曲基础知识与戏剧戏曲史/49


  第一节  戏剧戏曲基础知识/49


  第二节  中国戏剧史/54


  第三节  西方戏剧史/61


第四章  电影基础知识与电影史/72


  第一节  电影基础知识/72


  第二节  中国电影史/75


  第三节  外国电影史/82


第五章  电视基础知识与电视史/95


  第一节  电视基础知识/95


  第二节  中外电视史/98


  第三节  中外动漫基础知识/101


    第二篇  艺术学基础理论


第六章  艺术本质论/106


  第一节  再现还是表现——艺术本质论的两大潮流/106


  第二节  艺术活动/110


  第三节  艺术的特征/113


第七章  艺术起源论/123


第八章  艺术功能论/128


第九章  艺术系统论/132


  第一节  艺术与哲学/132


  第二节  艺术与宗教/135


  第三节  艺术与道德/136


  第四节  艺术与时代/138


  第五节  艺术与民族/139


  第六节  艺术与经济/139


  第七节  艺术与政治/141


第十章  艺术创作论/142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142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146


  第三节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153


第十一章  艺术传播论/157


  第一节  传播媒介/158


  第二节  传播理论及其应用/160


  第三节  艺术传播的现代特征/162


第十二章  艺术接受论/164


  第一节  艺术接受概述/164


  第二节  艺术接受过程/166


第十三章  艺术作品论/175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175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审美层次/181


    第三篇  艺术学前沿理论


第十四章  艺术雅俗论/192


第十五章  艺术创新论/198


  第一节  继承/198


  第二节  创新/200


第十六章  艺术全球论/202


第十七章  当代审美文化/209


  第一节  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取向/209


  第二节  消费文化/220


  第三节  技术文化/221


    第四篇  中国文艺理论


第十八章  先秦、秦汉时期的文艺理论/226


第十九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理论/232


第二十章  唐宋时期的文艺理论/238


第二十一章  元明清至今的文艺理论/245


    第五篇  西方文艺理论


第二十二章  二十世纪之前的西方文艺理论/258


第二十三章  表现主义/273


第二十四章  精神分析与原型/277


第二十五章  形式主义/281


第二十六章  结构主义/296


第二十七章  符号学/301


第二十八章  解构主义/311


第二十九章  现象学美学/315


第三十章  存在主义/320


第三十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326


第三十二章  后现代主义美学/350


第三十三章  阐释学/357


第三十四章  接受美学/361


第三十五章  后殖民主义/365


第三十六章  文化研究/3Y6


    第六篇  文艺理论名著选读


第三十七章  中国文艺理论名著选读/400


第三十八章  外国文艺理论名著选读/426


参考书目/444


后记/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