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1年3月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文学社会学新编》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117031
  • 102134
  • 0043152649-0
  • 16开
  • 2011年3月
  • 465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I0-05
  • 中文
  • 本科
内容简介


  历时三年,这本《文学社会学新编》终于杀青。在不少大学教材质量堪忧的今天,我们无意于徒增其中注定被人遗忘的一本。本书自然称不上国内对文学社会学最早的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十多部翻译和研究著作问世,前人的译介之功不可抹杀。不过,相关论述的偏颇和含糊之处不在少数。鉴于此种现状,本书在解读经典文本的基础上,尤其注重对这一研究方向的发展脉络、主要方法和各种思考的勾勒,以及不同研究取向之间关系的辨析。至于这一努力的成效如何,自有高明读者的公断。


  本书每章均由两部分组成:一、经典文本阅读;二、相关问题概说。“经典文本阅读”由经典文本、作者简介、背景知识和文本解读四个部分组成。所谓“经典文本”,当然都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不过,我们不会吹嘘这就是*选择。对于我们可能遇到的责难,即本书没有选录中国的相关论述,也许有一种回答,即大多数“中国观点”可以归人本书“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文学与社会”,一章。然而,我们还找不到能与本书选录的文章平起平坐的经典文本。


  本书中约三分之一的经典文本是我们自己翻译的,这其中约一半是首次译介到中国。尽管这些选文中的部分篇目国内已有译本,但是考虑到译文的质量,我们选择了重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译文完美无缺,疏漏亦在所难免。此外,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和理解,编者对部分所选译文中的明显错误或不妥之译(个别字句)做了必要改动。

目录

第一编概论


导论“文学社会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


  一、文学社会学研究的语境


  二、文学社会学思想的萌芽期


  三、世纪上半叶的理论思考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发展


  五、文学社会学的定位


第一章“文学社会学”的史前史:以世纪法国论述为中心


第一节经典文本阅读


  一、作家的独立性以及戏剧对风尚和趣味的影响波纳德


  二、《英国文学史》导论


  三、实验小说论


  四、《以社会学视角看艺术》序言


  五、圣伯夫之后


第二节相关问题概说


  一、“文学是社会表现”:斯达尔夫人、波纳德和托克维尔


  二、孔德和他的时代:“实证主义成了大家的口头禅”


  三、丹纳的艺术哲学


  四、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左拉:文学应以科学为指导


  五、居约的“失范”,或审美冲动的社会性


  六、朗松提出的文学社会学“规律”


第二章“文学社会学”总论


第一节经典文本阅读


  一、《文学,通俗文化,社会》导言


  二、文学社会学


  三、文学社会学在文学学和社会学中的地位西


  四、艺术社会学论


第二节相关问题概说


  一、洛文塔尔:文学社会学的传统与挑战


  二、埃斯卡皮论社会中的文学:既是“文学的”也是“社会的”


  三、西尔伯曼“由下而上的”美学:“让文学的社会活动出来说话”


  四、阿多诺论“艺术的社会性偏离”,或“不合群的艺术”


第二编“文学社会学”诸流派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文学与社会”


第一节经典文本阅读


  一、从社会学观点论十八世纪法国戏剧文学和法国绘画


  二、马克思主义批评任务提纲


  三、问题在于现实主义


  四、论“国家的  人民的”概念


第二节相关问题概说


  一、俄国“文学社会学”批评的两大传统


  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  社会”视野


  三、列宁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第四章经验实证的“文学社会学”


第一节经典文本阅读


  一、读者


  二、文学之特殊社会学的探讨范围


  三、作者与社会西


  四、艺术消费的中介


第二节相关问题概说


  一、经验实证文学社会学的方法来源


  二、经验实证文学社会学的研究视野:埃斯卡皮、菲根和西尔伯曼


  三、豪泽尔:在经验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


  四、必要的反思:经验实证文学社会学的困境


第五章理论批判的“文学社会学”


第一节经典文本阅读“


  一、现代艺术与大众文化


  二、关于诗与社会的讲演


  三、作为生产者的作家—— 年月日在巴黎法西斯主义研究所的讲演本雅明


  四、作为现实形式的艺术


第二节相关问题概说


  一、批判理论:理论批判文学社会学的理论前提


  二、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理论批判文学社会学的理论视阈


  三、审美之维:理论批判文学社会学的思想核心


  四、交锋地带:理论批判与经验实证的分与合


第三编专题与范例


第六章文学趣味社会学


第一节经典文本阅读


  一、文学史与趣味史:试论一个新的问题许京


  二、论艺术趣味的历史条件梅林


  三、纯粹美学的社会条件——《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引言


第二节相关问题概说


  一、许京论文学趣味社会学:“究竟是谁能够体现时代”


  二、梅林论文学趣味的根源


  三、布迪厄的探索:趣味作为一种阶级(阶层)区隔


第七章小说社会学


第一节经典文本阅读


  一、读者大众和小说的兴起


  二、小说理论


  三、《小说的社会学问题》导言


  四、叙事与社会空间


第二节相关问题概说


  一、小说的发生与社会环境


  二、小说的发展与资本主义


  三、小说的危机


第八章范例举要


第一节经典文本阅读


  一、关于德国中等阶层和宫廷贵族埃利亚斯


  二、什么是文学萨  特


  三、文学和社会[蔓]韦勒克


  四、权力场中的文学场布迪厄


第二节相关问题概说


  一、埃利亚斯:作为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文学


  二、萨特:文学为何“介入”社会


  三、韦勒克:文学如何挣脱社会与回归社会


  四、布迪厄:文学如何面对社会的权力场


人名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