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概论 / 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
¥45.00定价
作者: 李景林
出版时间:2010年3月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108435
- 47200
- 0043172994-6
- 16开
- 2010年3月
- 442
- 哲学
- 哲学
- B2
- 哲学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分先秦篇、汉唐篇、宋明篇、近现代篇四篇。在每一篇中,又根据各篇内哲学发展的具体历史情况区分出若干时期,在这些分期内,则按照不同的思想流派展开其哲学思想的逻辑内容。书中通过这样一个布局,能把逻辑和历史的叙述结合起来,对中国哲学的思想内容及其历史发展做出了较为合理和清晰地展示。
目录
先秦篇 第一章 儒家哲学 第一节 孔子的哲学思想 一、仁者爱人 二、正名 三、中庸 四、天命观 第二节 孟子的哲学思想 一、性善论 二、仁政学说 三、大丈夫精神 第三节 荀子的哲学思想 一、天人之分与性恶论 二、制名以指实 三、隆礼重法 第四节 《易传》的哲学思想 一、有天地然后万物生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 三、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四、裁成辅相 五、自强不息 第二章 道家哲学 第一节 老子的哲学思想 一、道法自然 二、道常无名 三、为道之道 四、反者道之动 第二节 庄子的哲学思想 一、万物齐一 二、逍遥游 三、无有一无有 四、无知之知 第三章 墨家哲学 第一节 墨子的哲学思想 一、尚贤、尚同 二、天志、明鬼 三、兼爱、非攻 四、“立辞”之“法仪”——三表 第二节 后期墨家哲学思想 一、摹略万物之然 二、“久”、“宇”与物动 三、“名”、“辞”、“说” 第四章 名家哲学 第一节 惠施的哲学思想 一、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二、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三、南方无穷而有穷 四、善譬 五、辩者二十一事 第二节 公孙龙的哲学思想 一、唯乎其彼此 二、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三、视不得坚,抚不得白 四、二元 五、白马非马 第五章 黄老与法家哲学 第一节 《管子》四篇与《黄帝四经》的哲学思想 一、《管子》四篇的哲学思想 二、《黄帝四经》的道法理论 第二节 韩非子的哲学思想 一、刑名法术之学 二、法、术、势 三、道、德、理 四、“参验”的方法汉唐篇 第六章 汉代哲学 第一节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 一、深察名号、微言大义 二、大一统 三、天人感应 四、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五、人性的善恶、等级与教化 六、三统论与更化说 第二节 扬雄与王充的哲学思想 一、扬雄的自然哲学 二、王充的哲学思想 第七章 魏晋玄学 第一节 王弼的玄学思想 一、以无为本 二、忘象得意 三、圣人体无 第二节 郭象的玄学思想 一、独化于玄冥之境 二、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 三、率性直往,任物自然 第三节 张湛的玄学思想 一、一气之变,所适万形 二、内安诸己,则自然真全矣 三、体神而独运,忘情而任理 第八章 佛教哲学 第一节 灵魂与报应 第二节 般若与性空 一、道安性空宗与六家七宗 二、僧肇与山门玄义 第三节 涅槃与佛性 第四节 心性与诸宗 一、天台宗的“性具说” 二、华严宗与“性起说” 三、唯识宗的唯识观 四、禅宗的自性说 第九章 唐代儒道哲学 第一节 成玄英、李荣的重玄学 一、道者虚通之妙理,众生之正性也 二、天然之性,韫之内心 三、三绝兼忘,方造重玄 四、存三守一,真道自成 五、自然者,重玄之极道也 第二节 韩愈、李翱的哲学思想 一、韩愈的哲学思想 二、李翱的哲学思想……宋明篇 第十章 理学 第十一章 心学 第十二章 宋明道学的延续 第十三章 道教内丹学近现代篇 第十四章 近代进化哲学 第十五章 现代形态的中国哲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