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现代外国教育思潮研究》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9787107204746
  • 46736
  • 0043151431-4
  • 教育学
  • 教育学
  • G40-091
  • 教育
  • 本科
目录

第一章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一、进步主义教育产生的思想渊源


    (一)经验主义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二)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三)实用主义哲学思想


  二、进步主义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19世纪末美国社会状况分析


    (二)19世纪末美国教育状况分析


  三、进步主义教育的历史演变


    (一)以适应社会发展、扩大学校教育功能、注重手工劳动和职业技术教育为特征的进步主义教育(1917年以前)


    (二)注重儿童研究的进步主义教育(1917~1929)


    (三)“改造社会”的进步主义教育(1929~1940)  


    (四)对进步主义教育的批评,进步主义教育的衰退(1940~1955)


  四、进步主义教育与美国当代教育


    (一)新的进步主义教育派对20世纪60年代的课程改革提出修正


    (二)进步主义教育研究儿童特性一翼的延伸——开放教育


    (三)进步主义教育探索教育怎样适应社会一翼的延伸——生计教育运动


  五、进步主义教育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一)进步主义教育所带来的启示


    (二)进步主义教育的影响


    (三)进步主义教育失败的原因


第二章 国际理解教育思潮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产生和形成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后期


    (二)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70年代后期


    (三)逐渐确立和巩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理解教育


    (二)相互依存理论与国际理解教育


    (三)文化相对论与国际理解教育


  三、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内容


  四、美、英、日等国的国际理解教育


    (一)加强外语教育


    (二)开设国际问题课程


    (三)我国中小学的国际理解教育


  五、从灌输式走向对话式的国际理解教育


    (一)课程设置


    (二)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应体现国际意识


    (三)培养具有国际精神的教师


    (四)校外教育的配合


    (五)搞好本国各民族的理解教育


    (六)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三章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


  一、后现代主义概述


    (一)后现代主义的产生


    (二)后现代主义的流派


    (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实质


  二、后现代主义教育


    (一)关于教育研究


    (二)教育目的观


    (三)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四)关于教师的作用及师生关系


    (五)评析


  三、哈贝马斯后现代理论对现代教育的批判与改造


    (一)哈贝马斯的哲学思想


    (二)哈贝马斯后现代理论对现代教育的批判与改造


    (三)评析


第四章 女性主义教育思潮


  一、女性主义教育概念分析


  二、女性主义教育的思想基础


    (一)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Liheral Feminism)  


    (二)激进的女性主义(Radical Feminism)  


    (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Marxist and Socialist Feminism)


    (四)黑人女性主义(Black Feminism)  


    (五)心理分析的女性主义(Psychoanalytic Feminism)


    (六)批判的女性主义(Critical Feminism)


  三、女性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


    (一)富有个性的研究对象


    (二)鲜明的研究主题


    (三)独特的研究视角


  四、女性主义教育的分析模式


    (一)平等的分析模式


    (二)性别的分析模式


    (三)解放的分析模式


    (四)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分析模式


第五章 后殖民主义教育思潮


  一、后殖民主义理论概观


    (一)概念界定: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


    (二)后殖民主义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三)后殖民主义的理论渊源


    (四)后殖民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学术思想


    (五)后殖民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


    (六)后殖民主义的理论不足


  二、后殖民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反思


    (一)教育与文化帝国主义的关联与批判


    (二)后殖民主义理论视野下师生关系再定位


    (三)后殖民主义理论对开展教育研究的几点启示


    (四)后殖民主义对比较教育借鉴问题提出的新课题


    (五)从后殖民主义角度看教育发展策略的选择


第六章 批判教育学理论思潮


  一、批判理论与批判教育学


    (一)批判理论的特征


    (二)批判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三)批判教育学产生的原因、贡献及展望


  二、批判教育学的特征


    (一)批判教育学的理论特征


    (二)批判教育学的实践特征


  三、批判教育学与现代各种教育思潮的区别


    (一)英语世界批判教育学与德语世界批判教育学


    (二)批判教育学与批判教育理论


    (三)批判教育学与后现代主义


  四、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


    (一)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主题


    (二)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方法论


    (三)阿普尔教育理论批判性的归因分析


    (四)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特征


    (五)结语


  五、批判教育学的困境与出路


    (一)为谁批判的立场问题


    (二)如何批判的风格问题


    (三)批判必要性的价值问题


    (四)展望


第七章 建构主义教育思潮


  一、建构主义的产生与流派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历史源流


    (二)建构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一)建构主义认识论


    (二)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特征


    (二)影响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几个因素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五、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评析


    (一)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