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年6月

出版社:立信会计

以下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问题研究》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立信会计
  • 9787542942678
  • 42932
  • 2014年6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F822.0
内容简介

  王东明所著的《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信贷渠道视角下区域效应的存在性研究。第1章从区域效应的研究方法、成因和对策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分析当前研究的一些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本书从微观主体和制度环境研究区域效应的思路与框架结构。第2章对信贷传导渠道相关理论进行评析,并利用相关研究成果和一些重要指标,指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最后,运用SVAR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区域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具体差异情况。


  二是区域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以较为新颖的视角分析区域效应问题。第3章结合CC-LM模型从理论上分析银行的异质性(指流动性、资本约束和管理水平等差异)和银行业结构对信贷渠道和区域效应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对此进行检验;第4章先从“边缘借款人”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企业对信贷传导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布差异对区域效应的影响机制,继而结合转型期我国的特定情况从区域经济周期、非正规金融和所有制差异三个方面分析其对区域效应的影响,并运用VAR模型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区域分布差异进行了验证;最后,结合消费储蓄理论对地区间居民行为差异对我国区域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简析;第5章则从新颖的视角——金融生态环境对信贷渠道和区域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各省市货币政策冲击峰值和金融生态环境高度相关的实证检验基础上,结合法律与金融、金融契约理论和金融约束理论等分析了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地方政府行为对我国区域效应的影响机理。


  三是货币政策区域差异化操作的理论分析和对策研究,主要是针对现有研究的一些不足,尝试进行一些探索和完善。第6章从理论上分析货币政策区域差异化操作的可行性,从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之争入手,分析了差异化操作的成本收益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结合我国“两中介目标”和信贷配给等实际情况,分析差异化操作的理论依据。最后,依据区域间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差异状况,结合最优合约理论,借助埃奇沃斯方盒分析了住房按揭首付比例差异化的重要性。第7章是对策建议,通过借鉴国外在金融货币政策差异操作的经验和我国的历史经验分析,提出了缓解区域效应的现实选择在于增设区域性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差异化操作等,长期出路在于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目录

1.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介绍


  1.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1.1.3 相关概念界定


 1.2 文献综述


  1.2.1 区域效应的成因


  1.2.2 区域效应的实证方法


  1.2.3 区域效应与区域不平衡及相关对策


  1.2.4 本节小结


 1.3 区域效应的理论基础及本书研究视角的选择


  1.3.1 最优货币区理论


  1.3.2 新、后凯恩斯主义相关研究


  1.3.3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区域效应问题


  1.3.4 本书研究视角的选择


 1.4 本书的研究框架、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本书的研究框架


  1.4.2 本书的研究内容


  1.4.3 本书的研究方法


 1.5 本书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5.1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我国信贷传导渠道的重要性和区域效应实证研究


 2.1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评析


  2.1.1 货币渠道简述


  2.1.2 信贷传导渠道分析


  2.1.3 信贷渠道发挥作用的条件


  2.1.4 本节小结


 2.2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信贷渠道的重要地位


  2.2.1 国内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研究简述


  2.2.2 当前我国信贷渠道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分析


  2.2.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发展趋势


  2.2.4 本节小结


 2.3 信贷渠道差异与区域效应的理论分析


  2.3.1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银行业的局部均衡分析


  2.3.2 基于CC-LM模型的分析


  2.3.3 区域微观主体和传导环境差异与信贷渠道有效陛分析


  2.3.4 区域微观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差异与区域效应


  2.3.5 本节小结


 2.4 区域效应的存在性检验——基于信贷渠道视角的实证研究


  2.4.1 研究方法说明


  2.4.2 区域划分


  2.4.3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2.4.4 SVAR模型构建及实证检验过程


  2.4.5 本节小结


 2.5 本章小结


3.区域银行异质性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3.1 银行在信贷渠道中的影响分析


  3.1.1 银行在信贷渠道中的作用


  3.1.2 银行影响信贷传导渠道效果的具体因素


  3.1.3 本节小结


 3.2 银行异质性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分析


  3.2.1 银行异质性及相关研究述评


  3.2.2 银行异质性与信贷渠道效率差异——基于拓展的CC-LM模型


  3.2.3 我国银行异质性与货币政策效应的相关实证研究


  3.2.4 本节小结


 3.3 银行业结构与区域效应问题


  3.3.1 银行业结构与信贷传导渠道


  3.3.2 银行业结构的衡量指标及相关研究


  3.3.3 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区域差异状况分析


  3.3.4 本节小结


 3.4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形成原因的实证分析


  3.4.1 相关实证研究方法简述


  3.4.2 数据选取与实证分析


  3.4.3 检验结果分析


  3.4.4 本节小结


 3.5 本章小结


4.区域企业状况和居民行为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4.1 企业因素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


  4.1.1 企业特征差异与信贷渠道——基于局部均衡模型的分析


  4.1.2 企业特征差异与区域效应——从“边缘借款人”视角的分析


  4.1.3 “边缘借款人”的具体影响因素


  4.1.4 本节小结


 4.2 转型期我国企业特有因素对区域效应的影响分析


  4.2.1 区域经济周期差异与企业信贷可得性


  4.2.2 区域非正规金融差异


  4.2.3 区域企业所有制结构差异


  4.2.4 本节小结


 4.3 企业分布的地区差异与区域效应的实证研究


  4.3.1 相关实证研究综述


  4.3.2 模型构建及分析


  4.3.3 我国地区间企业分布的差异状况


  4.3.4 本节小结


 4.4 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差异与区域效应


  4.4.1 居民消费储蓄理论评述


  4.4.2 居民消费行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4.4.3 地区间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差异与区域效应


  4.4.4 本节小结


 4.5 本章结论及进一步的思考


5.金融生态环境差异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5.1 金融生态环境与货币政策


  5.1.1 金融生态环境概念


  5.1.2 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的立足点和具体内容


  5.1.3 金融生态环境与信贷传导渠道


  5.1.4 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差异状况


  5.1.5 本节小结


 5.2 金融法治环境与区域信贷供给


  5.2.1 金融法治环境概述


  5.2.2 法治环境与信贷供给


  5.2.3 司法效率对信贷市场的影响——基于一个局部均衡模型的分析


  5.2.4 相关实证研究及区域法治环境差异


  5.2.5 本节小结


 5.3 信用环境与区域效应


  5.3.1 不同理论视角下信用的作用


  5.3.2 信用——一定条件下的社会资本


  5.3.3 信用与信贷供给——基于S-W模型的解释


  5.3.4 信用环境差异与货币政策效应


  5.3.5 本节小结


 5.4 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效应


  5.4.1 地方政府干预经济金融的理论解释


  5.4.2 我国地方政府干预金融的动力与具体行为


  5.4.3 地方政府干预与货币政策效应


  5.4.4 地区间地方政府干预程度差异与区域效应


  5.4.5 本节小结


 5.5 本章小结


6.货币政策差异化操作的理论分析


 6.1 货币政策差异化操作的可行性


  6.1.1 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之争


  6.1.2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之争


  6.1.3 货币政策差异化操作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6.1.4 公平与效率的选择问题


  6.1.5 货币政策差异化操作需遵循的原则


 6.2 我国“两中介目标”与货币政策差异化操作


  6.2.1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争论


  6.2.2 “两中介目标”的理论分析——基于修正的CC-LM模型分析


  6.2.3 “两中介目标”的现实原因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6.2.4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推出的思考


 6.3 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差异化操作


  6.3.1 信贷配给的形成原因


  6.3.2 转型时期我国双重信贷配给分析


  6.3.3 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6.3.4 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差异化操作


 6.4 住房按揭首付比例的差异化操作分析


  6.4.1 引言


  6.4.2 住房信贷对房价影响的理论分析


  6.4.3 我国房地产泡沫与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分析


  6.4.4 美国住房信贷差异化操作的经验借鉴


  6.4.5 住房贷款政策差异化调控的建议及可行性


 6.5 本章小结


7.货币政策差异化操作的对策建议


 7.1 国外缩小区域效应的政策实践与借鉴


  7.1.1 欧盟区域金融货币政策及其特点


  7.1.2 美国区域金融货币政策及其特点


  7.1.3 对中国金融货币政策差异化操作的借鉴


 7.2 我国货币政策差异化操作的历史经验分析借鉴


  7.2.1 (金融)货币政策差异化操作的具体实践


  7.2.2 货币政策差异化操作所具备的现实基础


  7.2.3 需准备的工作


  7.2.4 本节小结


 7.3 缓解区域效应的现实对策


  7.3.1 正确认识差异化操作的作用与局限性


  7.3.2 组建区域性商业银行,完善区域金融结构


  7.3.3 强化信贷政策工具在区域差异化操作中的运用


  7.3.4 灵活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组合)


 7.4 区域效应问题的长期对策


  7.4.1 我国区域效应问题的长期性


  7.4.2 减少地方政府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干预


  7.4.3 改善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法治环境


  7.4.4 健全区域信用体系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