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上册)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38.00定价
作者: 谷文祥、高莹莹等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9787568018357
- 188033
- 51180639-0
- 平装
- 16开
- 2016年6月
- 理学
- 数学
- O13
- 公共课
- 本科
内容简介
《创新与建设:教育史学科的重建》是一本着眼于学术创新与文化繁荣的作,包括:重构教育史学体系,开辟教育活动史、教育生活史、教育身体史、文庙学等新领域,创建陶行知学,开辟人物研究新领域,以及教育史学新问题专题研究等五章。《创新与建设:教育史学科的重建》旨在通过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对教育史学科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术功能、学术表述、学者素养、学科体系、学科走向等基本问题做出全面省察,力图构建一个全新的教育史学科体系,使之符合学科本质属性,具理论性与实践性,能发挥其学术价值和社会功能。《创新与建设:教育史学科的重建》立足”大教育观”、”大史学观”、”大学科观”、”大服务观”的新理念,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本土原创为特色,以范式转换为手段,以学术增长为目标,将教育史学科体系从原有的两大部分(教学体系、研究体系)拓展为三大部分(教学体系、研究体系、服务体系),指出教育史学学科建设今后的任务是加强三大体系建设,全面而充分地履行教育史学科的任务,实现人才培养、学术积累、社会服务的宗旨,以自身的积作为,赢得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应有的地位。《创新与建设:教育史学科的重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富有战略性、前瞻性、学术性和实践性特色。此书还是作者主编、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育活动史专题研究丛书”(第二辑)的理论总纲,也是其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教育活动史研究与教育史学科建设”的重要成果,已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项目。
目录
第一章 重构教育史学体系第一节 重论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一、学术界关于教育史学学科体系的若干代表性观点二、关于教育史学学科体系的新构想三、加快教育史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建议第二节 教育史学科建设与改革的初步探索一、适应时代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四力”学生二、加强教材改革,革新课程体系,推动教学改革三、树立现代理念,整合各种资源,创新学科体系四、完善研究体系,形成学术思想,凝炼学术特色五、”内培外引”并举,加强师资建设,建设优质团队六、着眼全球竞争,推进国际战略,提升学术影响力第三节 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历史自觉意识第四节 论教育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一、教育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二、教育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与特征三、教育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路径第五节 关于教育史学若干基本问题的看法一、学科性质史学论二、研究对象三分论三、研究重心下移论四、理论方法现代论五、学科功能双重论六、学术传统继承论七、学术表述规范论八、教史分期三段论九、学者素养要素论十、未来发展多元论第六节 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史学新走向一、多元化:文化史观给教育史学的启示二、整体化:西方史学对教育史学的牵引三、群体化:教育史学研究的必由之路四、民间化:教育本性对教育史学的呼唤第七节 国际教育史研究取向与发展趋势及其启示一、国际教育史常设会(ISCHE)及其年会概况二、近年国际教育史研究热点与取向三、国际教育史研究取向与发展趋势及其启示第八节 回归主体与主流:中国教育史学的当务之急一、中国教育史学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二、回归主体:中国教育史学的要务之一三、回归主流:中国教育史学的另一要务四、结语:回归主体与主流,中国教育史学才能真正在世界教育史学界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建立起自己的学术话语权第九节 中国教育史学科研究取向的三次转换一、借鉴与融合中的多元取向(20世纪上半叶)二、一元单线的”革命史”取向(1950—1978)三、唯物史观主导下的一元三线取向(1978年以后)第十节 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趋势一、转向加强自身学科理论建设二、转向研究教育历史的日常问题三、转向发掘本土的学术传统第十一节 教育史学发展的历史与未来一、教育史学的发展脉络及其与历史学的内在渊源二、”教育史学研究新视野丛书”的新追求第十二节 论教育史学的多维视野一、何谓教育史学的多维视野二、教育史学为何要具备多维视野三、教育史学多维视野的多重支撑四、教育史学多维视野的实然路径第二章 开辟教育活动史、教育生活史、教育身体史、文庙学新领域……第三章 创建陶行知学第四章 开辟人物研究新领域第五章 教育史学新问题专题研究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