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出版社:中国电影

以下为《电影类型:本土实践与域外经验》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电影
  • 9787106036973
  • 183524
  • 2014年3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J905.2
内容简介

  黄英侠主编的这本《电影类型--本土实践与域外经验》不同于以往关于中国电影的类型研究,在“中国电影走出去”、“中美合拍片”、“电影中国梦”的新兴语境中强调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收录论文二十余篇,涵盖“历史与理论”、“创作与批评”、“产业与发展”三部分内容。试图在理论、历史、创作、批评、产业、传播等多个维度阐发中国与欧、美、日、韩等域外经验在类型意义上的多重互涉,从而观照本土类型实践,挖掘本土类型可能,最终形成对中国电影类型化蓬勃态势及其现实困境的借鉴与反思。

目录

一、历史视域:类型电影的踪迹


 类型旅行与概念显现:melodrama的中国化


 突兀的影像、荒诞的现实、真实的梦境——中西三地的恐怖之维:以《夜半歌声》发轫


 中国早期恐怖片的发展与恐怖音响


 武侠电影:一个幻想类型的发生


 意识萌生与类型渐显——抗战时期中国间谍电影的创作


 生命体验在塑造上海都市归属感中差异——“华影”时期的爱情、家庭题材影片


 那一年的风情——邵氏间谍片1967


 文化语境、主题本体和类型越界——20世纪80年代的华语爱情电影分析


二、理论视点:类型电影的对话


 作为一种电影实践的“小清新”


 作为一种“舶来”类型的“小妞电影”


 爱情·欢愉·道德:近年来中美小妞电影比较的性别视角


 现代性焦虑与想象性解决——《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类型分辨与价值观解析


 侵略者的视角——日本、德国“二战”战争片之比较


 地缘奇观中的文化想象——比较好莱坞与华语电影的奇幻类型片


 论类型电影的自体衍变与好莱坞续集片“泛类型化”的极限生产


 以创意思维三元论看中美商业类型电影的叙事惯例——以2012年前后的中美电影为例


三、创作视角:类型电影的在场


 熟知中展开对话,陈规中寻求创新——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类型化尝试


 盗亦有“道”——中外偷盗片研究


 论中英两国心理悬疑片的创作差异


 浅论“丑角”类型喜剧明星的生产与消费——喜剧造星的类型经验与本土实践


 “类型电影”与角色表演——兼论电影演员培养的另类思考


 “暗黑”的童话——美国“恐怖”动画电影的创作初探


 从摇滚乐到宇宙飞船——新好莱坞类型化探索中的声音“新浪潮”成因分析


 电影声音:从听觉到感受——《拆弹部队》声音分析


四、产业视野:类型电影的进程


 初探收视率与电影类型的关系——兼论对收视率进行定量分析的一些方法问题


 超越低幼化的多元化电影类型内容资源拓展——当代美国儿童电影内容资源与产业策略研究


 中美科幻电影异同比较


 好莱坞灾难片在中韩两国的本土化指向——对《汉江怪物》、《唐山大地震》的若干思考


 青春“类型片”——“新生代”电影人的类型化实践


 票房与认同——近期国产娱乐片接受分析


 尊重传统伦理:中国低成本喜剧电影的发展与出路


 近年来华语类型电影海外传播的困境及其反思——基于北美市场的分析


 国外受众对中国电影的需求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