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出版社:法律

以下为《物权法原论(第2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法律
  • 9787511864789
  • 178618
  • 2014年8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D923.24
内容简介

  高富平主编的《物权法原论(第2版)》以现行物权法为研究基点与批判分析对象,按既有框架和规则,对物权法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书主要着眼于物权法理论和制度设计的研究,但这种研究和分析并不是拘泥于物权法规定,而是着眼于物权制度的完善和改进,着眼于物权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

目录

导论 物权法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物权立法与物权法研究


  一、经济体制改革与法律变革


  二、物权法制定


  三、我国物权法制定的难题


  四、《物权法》颁布前的物权法研究


 第二节 物权制度的功能:一般社会分析


  一、功能分析方法


  二、物权制度体系:以所有权为核心的权利体系


  三、物权制度的社会作用


  (一)物权制度与社会秩序


  (二)物权与社会资源的流转和利用


  (三)所有权与个人独立、自由和平等


  四、物权制度在社会中的差异:物权制度与社会的互动


  五、物权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第三节 物权制度的功能:法经济学分析


  一、物权含义的经济学解析


  二、物权(产权)“内部化”功能


  三、物权(产权)制度的资源配置功能:交易成本的节约


  四、对传统计划体制下两种财产所有权形式的弊端经济学分析


  五、总结:物权制度安排与公平与效率目标的实现



上卷 物权变迁论


第一章 近代民法法典化之前的物权制度变迁:从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


 第一节 引论


  一、为什么要研究民法法典化之前的物权变迁


  二、研究视角


 第二节 罗马法的物权制度:个人主义的所有权制度的建立


  一、罗马初期土地分类及其利用体制


  二、家庭所有权确立:个人所有权的雏形


  三、土地所有权制度设计的民族性和社会性:两种所有权的并存


  (一)市民法所有权


  (二)万民法所有权


 四、公地利用体制


  (一)公地出让


  (二)赋税田出租


  (三)帝国时期土地共同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或皇帝所有


 五、个人所有权制度的形成


  (一)个人所有权形成阶段和过程


  (二)罗马法所有权概念的特点


  (三)个人所有权制度确立的法律基础


 六、总结:罗马法物权制度中个人为本位思想


 第三节 日耳曼法财产制度:社会本位思想的体现


  一、日耳曼社会与日耳曼法


  二、日耳曼法的基本特点:团体本位


  三、物权制度安排:团体本位的体现


  四、马尔克土地利用体制形成与解体:兼论总有


  (一)什么是总有


  (二)总有与马尔克关系


  (三)马尔克公社体制:政治权力与财产权利不分安排


  五、其他形式所有权


  六、罗马法与日耳曼法上的财产制度比较


  (一)两种不同的财产权利构造对应两种不同的法律构造


第二章 近代民法法典化时期个人主义本位的所有权制度的确立


第三章 20世纪社会本位立法思想的确立——所有权社会功能理论的兴起


第四章 所有权社会化的表现形式


第五章 共同所有制度的演变:现代公有财产制度的产生



中卷


第六章 广义物权论


第七章 物权客体:范畴研究


第八章 有形物:类型研究


第九章 物权种类:物权体系问题


第十章 物上请求权


第十一章 物权表征与证明


第十二章 物权变动原理



下卷 所以权论


第十三章 所有权的法律分析


第十四章 所有权规范适用:公有制财产的物权法调整方案


第十五章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第十六章 我国土地所有权及其物权法实现方式


第十八章 共同所有


第十九章 不动产登记制度


本书引用的重要法律文件


参考文献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