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第2版) 供护理学、助产等专业用
作者: 王明波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出版社:江苏科技
- 江苏科技
- 9787553728926
- 167578
- 2014年8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R472.2
王明波主编的《急救护理学(供护理学助产等专业用第2版)》内容更新根据目前自然灾害频发的现状,将灾害救护单独列为一篇,保留原来灾害救护的内容,同时增加灾害基本知识及防灾教育的相关内容。心肺脑复苏术的内容根据2010行业指南做了修订。删除了以往教材中的休克、急腹症、骨关节损伤等内容,避免了与其他课程内容的重复。
结构体系完善全书内容用基础理论、急救技术、急症救护、灾害救护四篇概括,全面涵盖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院前救护、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与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心肺脑复苏术、重症监测技术、气道畅通技术、静脉与动脉穿刺置管术、常用救护仪器的使用技术,以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急救技术;常见的急性中毒、各种创伤、环境等因素所致急症的救护知识;灾害救护、防灾教育等内容。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急救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三、急救护理学的学科特点
四、急救护理学的学习要求
第二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主要任务
二、主要参与者
三、管理
第二章 院前救护
第一节 概述
一、特点
二、任务
三、原则
第二节 院前救护服务系统
一、设置
二、管理
三、设备及物品的配备
第三节 院前救护程序
一、紧急呼救
二、现场评估
三、检伤分类
四、现场急救
五、转运与途中监护
第三章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护理工作任务
二、护理工作特点
三、护理人员的作用
第二节 急诊科的设置
一、设置要求
二、基本设置
第三节 急诊科的护理管理
一、管理形式
二、人员要求
三、工作制度
四、仪器的配置与管理
第四节 急诊科的护理程序
一、接诊
二、分诊
三、急诊处理
第四章 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与管理
第一节 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与功能
一、设置
二、功能
第二节 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
一、组织领导
二、规章 制度
三、收容与治疗
四、监护内容及分级
五、感染控制
第二篇 急救技术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术
第一节 心脏停搏
一、原因
二、类型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术程序
一、基础生命支持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
三、延续生命支持
第六章 气道畅通术
第一节 环甲膜穿刺与切开术
一、环甲膜穿刺术
二、环甲膜切开置管术
第二节 气管插管与切开术
一、气管插管术
二、气管切开术
第七章 深静脉与动脉穿刺置管术
第一节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第二节 动脉穿刺置管术
第八章 重症监测技术
第一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
一、动脉血压监测
二、中心静脉压监测
三、肺动脉压监测
四、心排血量监测
第二节 心电监护
一、监测方法
二、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三、注意事项
第三节 呼吸功能监测
一、常用呼吸指标监测
二、脉搏氧饱和度监测
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第四节 体温监测
一、监测方法
二、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三、注意事项
第五节 脑功能监测
一、常规监测
二、颅内压监测
三、脑电图监测
四、脑血流图监测
第六节 肾功能监测
一、尿液的观察
二、肾小球功能监测
三、肾小管功能监测
第七节 血气分析
一、血液酸碱度
二、动脉血氧分压
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四、动脉血氧饱和度
五、动脉血氧含量
六、碳酸氢
七、碱剩余
八、缓冲碱
九、血浆阴离子间隙
第九章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第一节 止血
一、出血的种类
二、出血的临床表现
三、常用的止血方法
第二节 包扎
一、适应证
二、用物准备
三、常用的包扎方法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 固定
一、用物准备
二、常见部位骨折的临时固定法
三、注意事项
第四节 搬运
一、常用搬运方法
二、搬运体位
三、特殊患者的搬运
四、注意事项
第十章 常用救护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第一节 呼吸机
第二节 除颤器
第三节 心电监护仪
第四节 洗胃机
第五节 微量注射泵与静脉输液泵
第三篇 急症救护
第十一章 急性中毒救护
第一节 概述
一、毒物的体内过程
二、中毒机制
三、病情评估
四、急救措施
五、急救护理
第二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护
第三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救护
第四节 急性酒精中毒救护
第五节 镇静催眠药中毒救护
第六节 急性毒品中毒救护
第十二章 创伤救护
第一节 概述
一、创伤分类
二、创伤后机体的反应
三、创伤的评估
第二节 多发伤救护
第三节 复合伤救护
一、放射复合伤
二、烧伤复合伤
三、化学复合伤
第四节 颅脑创伤救护
第五节 胸部创伤救护
第六节 腹部创伤救护
第十三章 环境因素所致急症救护
第一节 中暑救护
第二节 淹溺救护
第三节 电击伤救护
第四篇 灾害救护
第十四章 灾害概述
第一节 基础知识
一、概念
二、“国际减灾日”
三、中国“防灾减灾日”
四、自然灾害的特点
五、灾害分类
六、灾害分级
七、灾害影响
第二节 防灾对策
一、加大科技投入
二、做好预警预报
三、预防人为灾害
四、普及防灾教育
第十五章 常见灾害救护
第一节 地震救护
第二节 火灾救护
第三节 水灾救护
第四节 风灾救护
第十六章 防灾教育
第一节 防灾教育的必要性
第二节 防灾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防灾教育的措施
参考文献
中英文专业词汇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