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以下为《医学生物学(第2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9787117224963
  • 2版
  • 160631
  • 2016年6月
  • 19199
  • 医学
  • 基础医学
  • R318
  • 医学类
  • 本专科
内容简介
   由高碧珍主编的《医学生物学(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2版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以上版教材为基础,结合调研反馈意见,汲取成果,改进不足,针对目前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与各校实际情况进行修订,注重中医药特色优势,体现中医思维特点、体现医考结合;体现中医药新进展、新方法、新趋势等,并进一步精简教材内容,加强图文并茂。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绪论、生命的化学基础、生命的细胞学基础、生命的遗传与疾病、生命与环境、生命科学的研究技术。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
二、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三、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运动形式
四、生物能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五、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六、生物具有进化的历程
七、生物能适应环境
第三节 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一、根据生物类群划分的分支学科
二、根据研究角度划分的分支学科
三、根据研究层次划分的分支学科
四、由学科间交叉融合产生的分支学科
第四节 医学生物学在中医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节 医学生物学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第二章 生命的化学基础
第一节 组成生命的元素与化合物
一、组成生命的元素
二、组成生命的化合物
第二节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DNA的结构与功能
二、RNA的结构与功能
三、核酶
第三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蛋白质的结构
二、蛋白质的功能
第四节 酶的特性及种类
一、酶的特性
二、酶的种类
第三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特征
一、细胞的大小、形态和基本结构
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第二节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及基本特性
三、细胞膜的功能
四、细胞膜与疾病
五、细胞表面及细胞外物质
第三节 内膜系统
一、內质网
二、高尔基复合体
三、溶酶体
四、过氧化物酶体
五、膜流
第四节 线粒体
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二、线粒体的功能
三、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四、线粒体与疾病
第五节 核糖体
一、核糖体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二、核糖体的功能
三、遗传信息传递与蛋白质合成
四、核糖体与疾病
第六节 细胞骨架与细胞质基质
一、微管
二、微丝
三、中间纤维
四、细胞骨架与疾病
五、细胞质基质
第七节 细胞核
一、细胞核的结构
二、细胞核的功能
三、细胞核与疾病
第八节 细胞增殖
一、细胞增殖周期概念及各时相的特点
二、有丝分裂
三、减数分裂及配子发生
四、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
五、细胞增殖与疾病
第九节 细胞分化、衰老和死亡
一、细胞分化
二、细胞衰老和死亡
第十节 干细胞与细胞工程
一、干细胞
二、细胞工程
第四章 生命的遗传与疾病
第一节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基因与基因组
二、基因突变与修复
三、基因表达与调控
第二节 遗传病概述
一、遗传病的概念
二、遗传病的特点
三、遗传病的类型
第三节 人类染色体与染色体病
一、人类染色体的基本特征
二、染色体畸变
三、染色体病
第四节 单基因遗传与单基因遗传病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二、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三、两种单基因性状或疾病的遗传
第五节 多基因遗传与多基因遗传病
一、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概念
二、多基因假说
三、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四、多基因遗传病
第六节 线粒体遗传病
一、线粒体DNA遗传特征
二、线粒体遗传病
第七节 肿瘤与遗传
一、肿瘤发生的遗传基础
二、遗传性肿瘤
三、染色体异常与肿瘤
四、癌基因、抑癌基因与肿瘤
五、肿瘤发生的遗传学说
第八节 遗传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遗传病的诊断
二、遗传病的治疗
第九节 表观遗传学
一、表现遗传修饰
二、表现遗传学与疾病
第五章 生命与环境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
一、生物因子
二、非生物因子
第二节 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
二、群落
第三节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调节
第四节 生物与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第五节 人类与环境
一、环境对人的影响
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三、中医因时、因地治宜原则
第六节 中药资源与环境
第六章 生命科学的研究技术
第一节 显微镜技术
一、光学显微镜技术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
第二节 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
一、核酸含量检测
二、蛋白质含量检测
三、细胞分选
第三节 细胞培养技术
一、原代培养
二、传代培养
第四节 细胞化学技术和细胞组分分析技术
一、细胞化学技术
二、细胞组分分析技术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
一、PCR技术
二、分子杂交技术
三、DNA序列测定技术
四、免疫共沉淀技术
五、生物芯片技术
六、分子克隆技术
七、RNA干扰技术
第六节 染色体技术
第七节 生命科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一、中医理论研究
二、针灸研究
三、中医临床研究
四、中药研究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