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卫生出版社
- 9787117189538
- 158246
- 0049170944-0
- 2014年7月
- 医学
- 基础医学
- R36
- 中医学、中医基础课
- 高职高专
内容简介
赵国胜、苑光军主编的这本《病理学(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护理等专业用第3版)》的修订工作是在第2版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各院校使用情况的汇总意见进行的修订和完善。本次教材的修订,在教材内容、图片筛选上进行了整体优化;增加了反映前沿知识的相关内容。
本教材全书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合计十五章,并附有实验实习指导、教学大纲、参考文献和彩色附图。教材总论部分重点阐述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即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病理变化。各论介绍人体常见器官、系统疾病的病理学变化,为后续教学、临床和科研奠定理论基础。
本教材全书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合计十五章,并附有实验实习指导、教学大纲、参考文献和彩色附图。教材总论部分重点阐述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即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病理变化。各论介绍人体常见器官、系统疾病的病理学变化,为后续教学、临床和科研奠定理论基础。
目录
绪论
一、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四、病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
二、疾病
三、亚健康
第二节 病因学
一、病因和条件
二、病因的分类
第三节 发病学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一、潜伏期
二、前驱期
三、临床症状明显期
四、转归期
第二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 适应
一、萎缩
二、肥大
三、增生
四、化生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损伤的原因
二、形态学变化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
二、纤维性修复
第四节创伤愈合
一、皮肤软组织的创伤愈合
二、骨折愈合
三、创伤愈合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
第二节 出血
一、原因和类型
二、病理变化
三、后果
第三节 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
三、血栓的结局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 栓塞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及栓塞部位
二、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 梗死
一、梗死的原因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三、梗死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一、正常水、钠代谢
二、水、钠代谢紊乱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
一、钾正常代谢
二、低钾血症
三、高钾血症
第五章 休克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
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七章 缺氧
第八章 发热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十章 炎症
第十一章 肿瘤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实验指导
《病理学》教学大纲
主要参考文献
彩色插图
一、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四、病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
二、疾病
三、亚健康
第二节 病因学
一、病因和条件
二、病因的分类
第三节 发病学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一、潜伏期
二、前驱期
三、临床症状明显期
四、转归期
第二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 适应
一、萎缩
二、肥大
三、增生
四、化生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损伤的原因
二、形态学变化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
二、纤维性修复
第四节创伤愈合
一、皮肤软组织的创伤愈合
二、骨折愈合
三、创伤愈合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
第二节 出血
一、原因和类型
二、病理变化
三、后果
第三节 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
三、血栓的结局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 栓塞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及栓塞部位
二、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 梗死
一、梗死的原因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三、梗死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一、正常水、钠代谢
二、水、钠代谢紊乱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
一、钾正常代谢
二、低钾血症
三、高钾血症
第五章 休克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
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七章 缺氧
第八章 发热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十章 炎症
第十一章 肿瘤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实验指导
《病理学》教学大纲
主要参考文献
彩色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