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经济效能评价分析
作者: 吉利
出版时间:2008年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9787504142412
- 154515
- 0061156262-0
- 2008年
- 教育学
- 教育学
- G719.2
- 各专业
- 中职
教育效能评价的核心是剥离“输入”差异对“输出”所带来的影响,真正反映教育的“净影响”。本文采用效能评价的思想来构建职业教育效能评价的研究框架,以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人力资本增长率作为评价指标,对职业教育的经济效能进行了评价研究。
由于职业教育经济效能是通过毕业生劳动收入与教育投入之间的关系来间接反映的,所以,职业教育经济效能研究包括形成人力资本的职业学校“输入—输出”系统和使用人力资本的劳动力市场“输入—输出”系统。
在劳动力市场“输入—输出”系统中,本文根据层次分析原理建立了地区计量模型和行业计量模型,通过计量分析估计了个人差异(人力资本差异)、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对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各占多大比例,同时得到剥离了地区差异、行业差异等环境因素影响后人力资本对收入的“净影响”。实证研究使用的调查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赵人伟教授和李实教授主持的福特基金会项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调查研究”中的城镇居民生活调查。
在职业教育“输入—输出”系统中,采用了图形法剥离学习起点对学习成果的影响,从而得出职业教育本身对学生人力资本增长的“净影响”。
与研究的预期结果相一致,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图形推演,获得的主要结论有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教育经济效能高于普通教育。因此,如果仅从经济角度来考虑,政府和个人均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
2.个人差异是引起收入差异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地区差异、行业差异。所以,一方面要提高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还应进一步扩大其市场化程度。
3.培训收益率大于教育收益率。因此对培训的投入会带来更高的回报。
第一章 导言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对象及调查样本
框架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教育效能研究
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收益率研究
层次分析原理和方法
第三章 理论分析和研究设计
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劳动收入
人力资本增长过程
教育“输入”对教育“输出”具有重要影响
工作环境和背景会放大或削弱人力资本对收入的作用
职业教育经济效能评价研究的总体思路
教育收益率:定量描述“教育→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劳动收入”关系
研究设计
第四章 基本统计分析
个人接受教育的状况
个人因素、地区因素、行业因素与个人收入的关系
行业收益指数
第五章 分层统计分析
计量模型:分层线性模型
中职样本的层次分析
普高样本的层次分析
综合分析
第六章 结论及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实际效用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附录
城镇居民生活调查问卷(2002年)
样本筛选过程
样本的基本特征
分层线性模型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原始资料)(不考虑截距项)
教育收益率的OLS分析:明瑟收益率
职业培训对职业学校毕业生收入和工作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