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074686
  • 153714
  • 0043152791-0
  • 16开
  • 2005年10月
  • 415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
  • J909.2
  • 影视艺术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对内地电影及香港、台湾地区电影从19世纪末至今的百年历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强调了东方电影的特殊艺术风范,对中国电影本土化艺术传统进行了梳理。本书配有彩图47幅,更加直观生动,便于读者学习。
目录
前言绪论 中国电影本土化艺术传统梳理上编 内地电影创作 第一章 传人与初创(1896-1930)——早期中国电影尝试  第一节 传入期(1896-1904)  第二节 初创期(1905-1920)  第三节 成长期(1921-1930)  第四节 早期中国电影开拓者 第二章 变革与兴盛(1931-1937)——30年代电影成熟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左翼电影  第二节 30年代无声片的成熟  第三节 30年代有声片的探索  第四节 30年代软性电影认识  第五节 30年代名人名片 第三章 突变与低潮(1937一1945)——抗战电影变异  第一节 时代背景描述  第二节 不同地域创作 第四章 成熟与分化(1945-1949)——战后电影创作  第一节 战后电影背景  第二节 忧患史诗电影  第三节 人文探索电影  第四节 战后喜剧电影  第五节 40年代名家名作 第五章 传统与摸索(1949-1966)——新中国前十七年电影曲折  第一节 创作背景与发展  第二节 红色经典电影  第三节 斗争题材电影  第四节 历史题材电影  第五节 现实题材电影  第六节 喜剧表现电影  第七节 电影名家名作 第六章 混乱与沉沦(1966-1976)——“文革”时期电影现象  第一节 “文革”电影背景概况  第二节 “文革”样板戏电影分析  第三节 “文革”故事片分析 第七章 新生与发展(1977-1989)——“新时期”电影高潮  第一节 社会与艺术背景分析  第二节 分期与阶段观念描述……下篇 香港、台湾地区电影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