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中国历史十五讲》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1060414
  • 1版
  • 147907
  • 0041151124-9
  • 平装
  • 16流
  • 2013年5月
  • 350
  • 400
  • 历史学
  • 中国史
  • K20
  • 通选课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系列教材主要是供全校性选修课使用的,拟想读者就是一般大学本科的学生,充分考虑到“通识”的特点,不是简单的专业课的缩写版,但又区别于坊间一般的流行科普读物。本系列教材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讲求知识的相对稳定性,有一定的系统,重点突出,内容和间节明晰,深入浅出,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引发不同专业学生的跨学科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统审委员会


第一讲 中国文明起源的科学探索


  一 黄帝和炎帝: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二 近世史家对炎黄传说的认识


  三 多源的文明·多元的文明


  四 原始农耕经济与文明进步


第二讲 中国古代社会与朝代更替


  一 夏商周三朝更替与华夏族的形成


  二 商代与周代的社会构成


  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四 关于秦朝兴亡的思索


  五 王朝更秦替与农民战争


第三讲 汉代 唐代 清代“盛世”的透视


  一 人文景之冶到昭宣中兴


  二 从贞观之冶到开元盛世


  三 康雍乾盛世


  四 盛世的透视


第四讲 中国古代交通与文化传播


  一 中国古代交通建设


  二 “车同轨”与“书同文”


  三 从张骞的驼队到郑和的云帆


  四 中国古代的外来文明


第五讲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一 地理环境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二 “中国”与“天下”


  三 华夷界限与天下一统


  四 统一的经济基础


  五 多元一体的政冶制度


  六 统一过程与民族融合


  七 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


第六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 法律和选官制度


 一 宗法血缘关系与国家制度(三代至春秋)


 二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的诞生(战国秦汉)


 三 门阀政治的兴起和式微(魏晋南北朝)


 四 官僚政治的完善与科举制的创立(隋唐)


 五 皇权的强化及其制度的逐渐完备(两宋)


 六 辽金元政治法律制度的特色


 七 皇权专制的再度强化与体制弊端(明清)


第七讲 中国古代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


  一 古代农业的进步


  二 农学的成就


  三 历代王朝的农业管理形式


  四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五 历朝重农抑商政策和商业的艰难发展


第八讲 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与军事制度


 一 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


 二 中国古代的著名战例


 三 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第九讲  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一  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


  二  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


  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


  四  秦汉时期的社会风尚


  五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生活


  六  隋唐时期社会生活的特色


  七  宋元时期社会生活透视


  八  明清时期的社会习俗


第十讲  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


  一  中国古代道德学说的建构——孔子思想


  二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建构——老子思想


  三  战国时期“天道”与“人道”问题的争鸣


  四  百家之学融合的尝试


  五  道教、佛教与中国本土思想


  六  儒、道、释融合与思想创新


第十一讲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


  一  源远流长的文学渊海


  二  异彩纷呈的书画苑囿


  三  繁花似锦的乐舞艺术


第十二讲  中国古代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  先秦史学及其特点


  二  两汉时期的历史理论与史学实践


  三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史学发展


  四  宋元明时期的史学


  五  明清之际到鸦片战争时期的史学


第十三讲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考


  一  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及特点


  二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


  三  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衰落?


第十四讲  中国近代历史的新课题


  一  清朝的封闭落后和西方近代化潮流


  二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三  清末民初制度变革的尝试


  四  新文化运动与知识界的百家争鸣


  五  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第十五讲  共和国探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一  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二  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


  三  共和国发展的历史性转折


  四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五  迈向跨世纪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