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附数字课程) /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作者: 马健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415261
- 1版
- 144559
- 0049152088-8
- 16开
- 2015年1月
- 医学
- 中医学
- R254.2
- 中医
- 本科
温病学的理论和诊治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中医专业学生的中医理论基础和提高临床诊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马健主编的《温病学(中医药类专业用iCourse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力求达到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结合。全书纸质内容与数字课程一体化设计,数字课程包括学习提要、名词术语、知识导图、名家医案、微视频、知识拓展、自测题、教学PPT等数字资源,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书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学生使用,还可供从事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师、教学与科研人员阅读参考,也是国家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参考书。
上篇
第一章 绪论
一、萌芽阶段(战国一晋唐时期)
二、成长阶段(宋一金元时期)
三、形成阶段(明清时期)
四、发展阶段(近现代)
第二章 温病的概念
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
一、致病因素的特异性
二、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三、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四、临床表现的特殊性
第二节 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一、温病的范围
二、温病的命名
三、温病的分类
四、温病与伤寒
五、温病与温疫
六、温病与温毒
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第一节 温病的病因
一、风热病邪
二、暑热病邪
三、湿热病邪
四、燥热病邪
五、温热病邪
六、温毒病邪
七、疠气
第二节 温病的发病
一、发病因素
二、感邪途径
三、发病类型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一、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变化
二、卫气营血的传变及相互关系
第二节 三焦辨证理论
一、三焦的证候与病机变化
二、三焦的传变及相互关系
第三节 温病辨证理论的运用
一、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与三焦辨证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二、温病辨证理论与其他辨证理论的关系及综合运用
第五章 温病的常用诊法
第一节 辨舌验齿
一、辨舌
二、验齿
第二节 辨斑疹白痦
一、辨斑疹
二、辨白痦
第三节 辨常见症状
一、发热
二、汗出异常
三、口渴
四、二便异常
五、神志异常
六、痉
七、厥脱
八、出血
第六章 温病的常用治法
第一节 温病的立法依据
一、审因论治
二、辨证施治
三、对症施治
第二节 温病的基本治则
一、祛除温邪
二、扶助正气
三、卫气营血治则
四、三焦治则
第三节 温病的主要治法
一、解表法
二、清气法
三、和解法
四、祛湿法
五、通下法
六、清营凉血法
七、开窍法
八、息风法
九、滋阴法
十、固脱法
十一、外治法
十二、温病兼夹证的治疗
十三、温病瘥后调理
第七章 温病的预防
中篇
第八章 风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病机
第三节 辨证论治
一、辨治要点
二、主要证治
第九章 春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病机
第三节 辨证论治
一、辨治要点
二、主要证治
第十章 暑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病机
第三节 辨证论治
一、辨治要点
二、主要证治
第十一章 湿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病机
第三节 辨证论治
一、辨治要点
二、主要证治
第十二章 伏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病机
第三节 辨证论治
一、辨治要点
二、主要证治
第十三章 秋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病机
第三节 辨证论治
一、辨治要点
二、主要证治
第十四章 大头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病机
第三节 辨证论治
一、辨治要点
二、主要证治
第十五章 烂喉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病机
第三节 辨证论治
一、辨治要点
二、主要证治
第十六章 疫疹
第十七章 疟疾
第十八章 霍乱
下篇
第十九章 叶天士《温热论》选
一、温病大纲
二、邪在肺卫
三、流连气分
四、里结阳明
五、邪入营血
六、论湿
七、辨舌验齿
八、辨斑疹白□
九、论妇人温
第二十章 薛生白《湿热病篇》选
一、湿热病提纲
二、湿在上焦
三、湿在中焦
四、湿在下焦
五、善后调理
第二十一章 吴鞠通《温病条辨》(选)
一、上焦篇
二、中焦篇
三、下焦篇
四、温病治则与治禁
第二十二章 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
第二十三章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方剂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