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卫生出版社
- 9787117190022
- 2版
- 137408
- 16开
- 2014年1月
- 288
- 医学
- 护理学
- R248
- 护理
- 本专科
内容简介
《中医护理(供护理类专用 第2版)/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的编写力争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注重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遵循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岗位需求,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特色,注重中医护理学与现代护理学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结合应用。在《中医护理》第一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教材内容、文字,进行了调整、删减和充实。使其内容结构更加合理,语言文字更加精练。尤其在网络增值服务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拓展,期望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
目录
绪论
一、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二、中医护理学的特点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脏与腑
一、五脏
[附]心包
二、六腑
三、奇恒之腑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一、精
二、气
三、上正
四、津液
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三、十二经脉
四、奇经八脉
五、十五络脉
六、十二经别
七、十二经筋
八、十二皮部
第二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第三节 腧穴
一、腧穴的分类
二、腧穴的作用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四、常用腧穴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一、外感病因
二、内伤病因
三、病理产物性病因
四、其他病因
第二节 病机
一、发病
二、基本病机
第五章 病情观察
第一节 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态
四、望分泌物和排泄物
五、望舌
第二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 问诊
一、问一般内容
二、问现在症状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
第六章 方药基本知识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一、中药的产地与采收
二、中药的炮制
三、中药的性能
四、中药的应用
五、常用中药
第二节 方剂基本知识
一、组成原则
二、组成变化
三、方剂的剂型
四、常用方剂
第三节 中药用药护理
一、中药内服护理
二、中药外用护理
第七章 中医一般护理
第一节 基本原则
一、护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标本缓急
四、三因制宜
五、预防为主
第二节 生活起居护理
第三节 情志护理
一、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二、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志的自我调护
第四节 饮食护理
一、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
二、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
三、饮食药膳方的应用护理
[附]常用食物性味简表
第五节 中医八法与护理
一、汗法与护理
二、吐法与护理
三、下法与护理
四、和法与护理
五、温法与护理
六、清法与护理
七、消法与护理
八、补法与护理
第八章 辨证及施护纲要
第一节 八纲辨证及施护
一、表里辨证
二、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辨证
五、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第二节 脏腑辨证及施护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及施护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及施护
三、脾与胃病辨证及施护
四、肝与胆病辨证及施护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及施护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及施护
一、卫分证辨证及施护
二、气分证辨证及施护
三、营分证辨证及施护
四、血分证辨证及施护
第九章 常用中医技术操作与护理
第一节 针刺法与护理
一、毫针法与护理
二、耳针法与护理
第二节 灸法与护理
一、艾条灸与护理
二、艾炷灸与护理
三、温针灸与护理
第三节 推拿法与护理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二、介质与热敷
三、推拿手法
四、推拿反应与意外
五、操作流程
六、护理与注意事项
第四节 拔罐法与护理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二、拔罐前准备
三、操作方法
四、护理与注意事项
第五节 刮痧法与护理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二、刮痧前准备
三、操作方法
四、护理与注意事项
第六节 其他疗法与护理
一、熏洗法
二、敷药法
三、药熨法
四、中药离子导入法
第十章 常见病证的辨证护理
第一节 内科病证辨证护理
一、感冒
二、咳嗽
三、哮病
四、喘证
五、肺癌
六、心悸
七、胸痹
八、眩晕
九、中风
十、胃痛
十一、泄泻
十二、胁痛
十三、黄疸
十四、水肿
十五、淋证
十六、消渴
十七、头痛
十八、腰痛
十九、痹证
第二节 外科病证辨证护理
一、疮疡
二、湿疹
三、褥疮
四、痔疮
第三节 妇科病证辨证护理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带下证
四、妊娠恶阻
五、胎动不安
六、缺孚乙
七、产后发热
八、恶露不绝
第四节 儿科病证辨证护理
一、积滞
二、遗尿
三、小儿惊风
四、痄腮
五、水痘
第五节 中医急重症辨证护理
一、高热
二、神昏
三、急性内伤出血
实训项目
《中医护理》教学大纲
主要参考书目
一、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二、中医护理学的特点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脏与腑
一、五脏
[附]心包
二、六腑
三、奇恒之腑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一、精
二、气
三、上正
四、津液
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三、十二经脉
四、奇经八脉
五、十五络脉
六、十二经别
七、十二经筋
八、十二皮部
第二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第三节 腧穴
一、腧穴的分类
二、腧穴的作用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四、常用腧穴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一、外感病因
二、内伤病因
三、病理产物性病因
四、其他病因
第二节 病机
一、发病
二、基本病机
第五章 病情观察
第一节 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态
四、望分泌物和排泄物
五、望舌
第二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 问诊
一、问一般内容
二、问现在症状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
第六章 方药基本知识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一、中药的产地与采收
二、中药的炮制
三、中药的性能
四、中药的应用
五、常用中药
第二节 方剂基本知识
一、组成原则
二、组成变化
三、方剂的剂型
四、常用方剂
第三节 中药用药护理
一、中药内服护理
二、中药外用护理
第七章 中医一般护理
第一节 基本原则
一、护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标本缓急
四、三因制宜
五、预防为主
第二节 生活起居护理
第三节 情志护理
一、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二、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志的自我调护
第四节 饮食护理
一、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
二、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
三、饮食药膳方的应用护理
[附]常用食物性味简表
第五节 中医八法与护理
一、汗法与护理
二、吐法与护理
三、下法与护理
四、和法与护理
五、温法与护理
六、清法与护理
七、消法与护理
八、补法与护理
第八章 辨证及施护纲要
第一节 八纲辨证及施护
一、表里辨证
二、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辨证
五、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第二节 脏腑辨证及施护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及施护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及施护
三、脾与胃病辨证及施护
四、肝与胆病辨证及施护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及施护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及施护
一、卫分证辨证及施护
二、气分证辨证及施护
三、营分证辨证及施护
四、血分证辨证及施护
第九章 常用中医技术操作与护理
第一节 针刺法与护理
一、毫针法与护理
二、耳针法与护理
第二节 灸法与护理
一、艾条灸与护理
二、艾炷灸与护理
三、温针灸与护理
第三节 推拿法与护理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二、介质与热敷
三、推拿手法
四、推拿反应与意外
五、操作流程
六、护理与注意事项
第四节 拔罐法与护理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二、拔罐前准备
三、操作方法
四、护理与注意事项
第五节 刮痧法与护理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二、刮痧前准备
三、操作方法
四、护理与注意事项
第六节 其他疗法与护理
一、熏洗法
二、敷药法
三、药熨法
四、中药离子导入法
第十章 常见病证的辨证护理
第一节 内科病证辨证护理
一、感冒
二、咳嗽
三、哮病
四、喘证
五、肺癌
六、心悸
七、胸痹
八、眩晕
九、中风
十、胃痛
十一、泄泻
十二、胁痛
十三、黄疸
十四、水肿
十五、淋证
十六、消渴
十七、头痛
十八、腰痛
十九、痹证
第二节 外科病证辨证护理
一、疮疡
二、湿疹
三、褥疮
四、痔疮
第三节 妇科病证辨证护理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带下证
四、妊娠恶阻
五、胎动不安
六、缺孚乙
七、产后发热
八、恶露不绝
第四节 儿科病证辨证护理
一、积滞
二、遗尿
三、小儿惊风
四、痄腮
五、水痘
第五节 中医急重症辨证护理
一、高热
二、神昏
三、急性内伤出血
实训项目
《中医护理》教学大纲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