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5年5月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以下为《医学免疫学(第3版)(八年制)(配增值)》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9787117208215
  • 132473
  • 0049160028-4
  • 2015年5月
  • 医学
  • 基础医学
  • R392
  • 临床医学
  • 八年制
内容简介

曹雪涛、何维主编的《医学免疫学(供8年制及7年制5+3一体化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3版)》坚持原有的编写规范与风格,概念解释力求准确,机制介绍力求清晰,更新内容力求反映过去五年内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构上增加了窗框(Box)和案例(Case),以此方式介绍某一理论、学说或疾病,力求知识点的相对突出,达到更深、更精的目的。还对各章节的图表风格进行了统一,以求有助于学生对正文内容的了解。
   本书适当调整了编辑队伍,减少了编委数量,以有利于全书编写风格的统一和质量控制。在保留第2版文章格式的基础上调整了全书的章节安排,减少了章节的数量,增加了感染免疫章节,力求相关内容尽可能集中统一,以求集中反映免疫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成果。知识点的更新力求符合医学转化的整体需求,在基础医学章节中强调了对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结合,在免疫学应用部分强化与临床疾病相关的介绍。与研究生教学用的免疫学教材有所区别。本教材面向长学制医学生,体现“医教协同”的理念,强化了临床问题导向的内容描述,着重突出与临床医学结合,增加了临床免疫学的相关内容,以期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培养医学生临床诊疗和科研创新意识。

目录

第一章  医学免疫学概述

  第一节  免疫本质和免疫功能

  第二节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第三节  免疫组织与器官

  第四节  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第五节  免疫应答与免疫病理

第二章  免疫学发展史

  第一节  经验免疫学时期

  第二节  科学免疫学时期

  第三节  免疫化学时期和免疫学革命时期

  第四节  现代免疫学时期

  第五节  免疫学历史贡献与发展前景

第三章  抗原

  第一节  抗原特异性

  第二节  抗原的种类

  第三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第二节  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抗体抗原结合所致的分子和细胞效应

  第四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第五节  人工制备抗体

第五章  补体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补体的活化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第四节  补体受体及其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第五节  补体激活途径的调控

  第六节  补体相关疾病及干预策略

第六章  细胞因子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共性特点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第五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一节  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和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

  第二节  黏附分子

  第三节  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第一节  MHC基因结构与遗传特征

  第二节  MHC蛋白分子

  第三节  HL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九章  固有免疫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固有免疫识别

  第三节  固有免疫应答

  第四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调节

第十章  抗原的加工与提呈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

  第二节  抗原的摄取、加工和提呈

第十一章  T细胞及其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一节  T细胞的发育

  第二节  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第三节  T细胞亚群

  第四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五节  T细胞的效应功能

第十二章  B细胞及其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第一节  B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第二节  B细胞表面重要分子

  第三节  B细胞的亚群

  第四节  特异性B细胞应答

  第五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第六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

第十三章  免疫调节

  第一节  免疫应答各阶段的免疫调节

  第二节  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

  第三节  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

  第五节  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第十四章  免疫耐受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分类及特性

  第二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和维持

  第三节  免疫耐受的产生机制

  第四节  免疫耐受的终止

  第五节  免疫耐受与医学临床

第十五章  黏膜免疫

  第一节  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第二节  黏膜免疫系统的固有免疫特性

  第三节  黏膜免疫系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特性

  第四节  黏膜稳态的维持及黏膜免疫耐受

  第五节  黏膜免疫系统与疾病

第十六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第十七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第四节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五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

第十八章  免疫缺陷病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第十九章  肿瘤免疫

  第一节  肿瘤抗原

  第二节  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第三节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诊断

  第五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

第二十章  移植免疫

  第一节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

  第二节  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

  第三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第四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一章  感染免疫

  第一节  胞外菌感染免疫

  第二节  胞内菌感染免疫

  第三节  病毒感染免疫

  第四节  寄生虫感染免疫

  第五节  真菌感染免疫

  第六节  朊病毒感染免疫

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

  第一节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第二节  淋巴细胞的检测

  第三节  补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

  第四节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

第二十三章  免疫治疗

  第一节  免疫治疗的分类

  第二节  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第三节  抗原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第五节  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第六节  免疫调节剂

第二十四章  免疫预防

  第一节  免疫预防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免疫预防的分类

  第三节  疫苗的发展

  第四节  疫苗的应用和副作用

附录I  细胞因子

附录Ⅱ  人类CD分子的主要特征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