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 / 全国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职部分)
作者: 凌宗元
出版时间:2015年6月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9787513225526
- 132115
- 0048164245-2
- 2015年6月
- 医学
- 中医学
- R245
- 中医、中医护理、中医康复保健
- 中职
绪言
上篇 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 经络概述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十五络脉
四、十二经别
五、十二经筋
六、十二皮部
第二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腧穴慨述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
一、经穴
二、奇穴
三、阿是穴
第二节 腧穴的命名
一、自然类
二、物象类
三、人体类
第三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
三、指寸定位法
第四节 腧穴的主治作用和规律
一、腧穴的主治作用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第五节 特定穴
一、五输穴
二、原穴
三、络穴
四、背俞穴
五、募穴
六、郄穴
七、下合穴
八、八会穴
九、八脉交会穴
十、交会穴
第三章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第四章 奇经八脉及其腧穴
第一节 督脉
一、经脉循行与功能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第二节 任脉
一、经脉循行与功能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第三节 冲脉
一、经脉循行与功能
二、主治概要
三、交会腧穴
第四节 带脉
一、经脉循行与功能
二、主治概要
三、交会腧穴
第五节 阴维脉、阳维脉
一、经脉循行与功能
二、主治概要
三、交会腧穴
第六节 阴跷脉、阳跷脉
一、经脉循行与功能
二、主治概要
三、交会腧穴
第五章 常用经外奇穴
第一节 头颈部穴
第二节 背腰部穴
第三节 胸腹部穴
第四节 上肢部穴
第五节 下肢部穴
中篇 针灸操作技术
第六章 毫针刺法
第一节 针具
一、毫针的结构
二、毫针的规格
第二节 练针法
一、纸垫练习
二、棉团练习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一、选择体位
二、选择针具
三、消毒
第四节 针刺操作
一、进针法
二、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三、行针手法
四、得气、候气、催气和守气
五、补泻手法
六、留针与出针
第五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
一、晕针
二、滞针
三、弯针
四、断针
五、血肿
六、刺伤重要器官
第六节 针刺注意事项
一、颈项、眼区、胸胁腹背等部位
二、妊娠妇女和小儿
三、特殊生理状态
四、不宜针刺的疾病
第七章 灸法
第一节 灸用材料和灸法的作用
一、灸用的材料
二、灸法的作用
第二节 灸法的分类及操作
一、艾灸
二、温针灸
三、温灸器灸
四、其他灸法
第三节 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先后顺序
二、补泻方法
三、灸量
四、忌宜
五、灸后调理
六、施灸时的安全
第八章 罐法
第一节 罐的种类
一、玻璃罐
二、竹罐
三、陶罐
四、抽气罐
第二节 吸附方法
一、火罐法
二、水罐法
三、抽气法
第三节 行罐法
一、留罐(坐罐)
二、走罐(推罐)
三、闪罐
四、振罐
五、摇罐
六、刺血(刺络)拔罐
七、针罐
八、起罐
第四节 作用和适应范围
第五节 注意事项
第九章 其他针法
第一节 三棱针法
一、针具
二、操作方法
三、作用和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二节 皮肤针法
一、针具
二、操作方法
三、作用和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 皮内针法
一、针具
二、操作方法
三、作用和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四节 电针法
一、电针仪与电针参数
二、操作方法
三、作用和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五节 穴位注射法
一、针具与常用药物
二、操作方法
三、作用和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六节 火针法
一、针具
二、操作方法
三、作用和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十章 耳针法、头针法、刮痧法
第一节 耳针法
一、耳郭的形态
二、耳穴的分布规律
三、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四、耳针的操作方法
五、耳针的临床应用
六、注意事项
第二节 头针法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及主治
二、操作方法
三、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 刮痧法
一、器具与介质
二、操作方法
三、作用和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下篇 针灸治疗
第十一章 治疗总论
第一节 针灸治疗作用
一、疏通经络
二、扶正祛邪
三、调和阴阳
第二节 针灸治疗原则
一、治神与守气
二、把握寒热虚实
第三节 经络辩证
一、辩证归经
二、辨位归经
三、经络穴位诊察法
第四节 针灸处方
一、选穴原则
二、配穴方法
三、针灸处方常用符号
第十二章 治疗各论
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证
头痛
面痛
落枕
颈椎病
漏肩风
肘劳
胁痛
腰痛
坐骨神经痛
痹症
第二节 内科病证
面瘫
中风
附:假性延麻痹
眩晕
附:高血压病
心悸
不寐
感冒
哮喘
呕吐
胃痛
腹痛
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