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理论与制度
作者: 张艳丽,于鹏,周建华
出版时间:2017年1月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9787519700461
- 128222
- 2017年1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D925.104
张艳丽、于鹏、周建华著的《民事诉讼理论与制度》秉承著作与教材双重风格,依据2012年《民事诉讼法》和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遵循我国民事司法改革政策导向,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事诉讼理论和立法经验,从前沿、规范、新颖、实用的角度,对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与制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既适合法学研究生研习使用,也适合理论及实务部门参考使用。
全书分为基本理论、基本制度、证据制度、诉讼程序4编,共22章,从体系化和问题化的角度,揭示了中外当代民事诉讼理论的新发展,着重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新修制度。在内容上立足民事诉讼理论主流观点,同时兼顾问题的前沿性和争论性,力求做到覆盖全面、分析透彻,以利于读者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开发性思路的发挥。
第一编 基本理论
第一章 民事纠纷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民事纠纷与纠纷解决机制
二、民事纠纷解决的典型方式
三、民事纠纷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第二章 民事诉讼目的
一、民事诉讼目的的相对性
二、民事诉讼目的的含义和现实意义
三、民事诉讼目的的学说溯源及评析
四、民事诉讼目的的确立基础
五、民事诉讼目的论在我国的发展和选择
第三章 民事诉权
一、现代诉权理论及实效化
二、民事诉权的学说演变
三、现代民事诉权理论的转型
四、现代民事诉权的构成要件
五、我国民事诉权的保护与规制
第四章 民事诉讼标的
一、诉讼标的的论争
二、诉讼标的学说评述及发展动向
三、“诉讼标的相对论”的产生和发展
四、我国民事诉讼标的理论及思考
第五章 民事诉讼既判力
一、问题的提出
二、既判力的沿革和含义
三、既判力的根据、本质、功能和作用
四、既判力的范围与适用
第二编 基本制度
第六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
二、诉讼平等原则
三、辩论原则
四、诚实信用原则
五、处分原则
六、法院调解原则
七、检察监督原则
第七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一、合议制度
二、回避制度
三、公开审判制度
四、两审终审制度
第八章 管辖制度
一、法院跨行政区划管辖民事案件的意义与实践
二、级别管辖
三、地域管辖
四、协议管辖
第九章 当事人制度
一、引言
二、公益诉讼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
四、代表人诉讼
第十章 诉讼保障制度
一、民事保全程序
二、送达制度
第三编 证据制度
第十一章 证据制度的基本问题
一、发现真实应否成为证据制度的根本目的
二、认识论应否成为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三、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第十二章 诉讼证据
一、证据种类的立法修改及反思
二、专家辅助人参与民事诉讼的若干问题
三、书证提出命令制度
第十三章 诉讼证明过程
一、举证时限制度及其适用
二、证据的质证
三、证据的认证
第十四章 证明标准
一、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证明标准
二、有关证明标准的论争
三、对证明标准功能的反思
第十五章 证明责任
一、证明责任的内涵
二、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三、侵权损害赔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第四编 诉讼程序
第十六章 民事诉讼程序结构的类型化
一、现代民事诉讼程序类型化的依据
二、当代其他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程序类型化的借鉴
三、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类型化的设置
四、结语
第十七章第一审程序
一、普通程序
二、简易程序和小额程序
第十八章第二审程序
一、2012年立法修改
二、功能的缺失
三、改革探讨
第十九章 再审程序
一、我国再审程序的发展
二、两次立法修改
三、未来改革
第二十章 法院调解
一、立法沿革
二、从衰落到复兴
三、调解的改革探讨
四、调解的现代化改革
第二十一章 非讼程序
一、“非讼程序”取代“特别程序”
二、非讼程序的立法模式
三、非讼程序的适用
四、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的交错适用
第二十二章 执行程序
一、《强制执行法》的单行立法
二、民事执行权辨析
三、民事执行权的配置
四、民事执行改革
五、民事执行权的制约与监督
六、执行救济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