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以下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商务印书馆
  • 9787100106849
  • 123507
  • 2014年8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H059
内容简介

  周领顺编著的这本《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是一部以译者并具体以译者行为为切入口、以社会视域为评价视域,旨在评价译者行为和译文质量双边关系的描写性、批评性和框架性翻译理论论著。


  译者行为批评属于译者批评,是翻译批评学科的进一步细化;译者行为批评定位于翻译批评性研究范式转变的第三阶段,是翻译内外相结合的翻译社会学研究,是对译者语言性和社会性角色行为之于译文关系的评价,是对于译者在翻译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化及其作用于文本的一般性行为规律特征的研究。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是“以人为本”的研究视域。本书偏重理论建构,与偏重实例分析的《译者行为批评:路径探索》(周领顺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一书花开并蒂。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译者行为批评论纲


 第一节 译者行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与“翻译内”和“翻译外”的分野


  一 “行为”、“译者行为”的英语表述


  二 “译者的行为”和“译者行为”


  三 “翻译内”和“翻译外”


 第二节 “译者行为”研究的范围与基本设想


  一 “译者行为”和“翻译行为”;“译内行为”和“译外行为”


  二 研究的范围和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三 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思路


 第三节 文本批评视域与行为批评视域


  一 文本批评视域及其局限


  二 行为批评视域的分离


  三 二视域区别对待的意义


 第四节 译者行为批评:学科定位与研究意义


  一 国内外译者行为批评述论


  二 翻译批评的三大研究范式和译者行为批评的学科定位


  三 译者行为批评的意义


 第五节 以“译者行为”批评为基本内容的“译者行为批评”


  一 翻译批评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


  二 译者行为批评:翻译批评新的聚焦点


  三 译者行为批评在翻译理论体系中的位置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译者行为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第一节 翻译上的性质问题与译者行为


  一 “译者”属性和译者行为


  二 “翻译”属性和“翻译”层级


  三 “翻译性质”和“翻译活动性质”


 第二节 意志体译者的“求真”、“务实”行为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一 “求真”、“务实”:定义及其实现


  二 连续统描写性评价思路和“求真一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第三节 “求真—务实”:构建背景及其思辨


  一 “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及其构建条件


  二“文化转向”对译者行为背后的关注


 第四节 “求真—务实”:相关概念及其辩证关系


  一 相关概念辨析


  二 “求真”、“务实”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五节 “求真—务实”:译者行为方式和准则


  一 译者行为方式


  二 译者行为准则


  三 译者行为的本能和自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译者行为的自律和他评


 第一节 “怎么译”与“怎么评”问题


  一 译、评的分工和译评者的身份


  二 “怎么译”:翻译忠实性标准之争


  三 “怎么评”:学者评和译评之功


 第二节 译者行为的自律模式


  一 译者的语言性自律和语言性“求真”行为


  二 译者的社会性自律和社会性“务实”行为


 第三节 译者行为的自评与他评模式


  一 规定性译评


  二 描写性译评


  三 在规定与描写之间


 第四节 “怎么译”对“怎么评”:用语的差异性


  一 译、评行为和用语之异概说


  二 “创造性翻译”和“翻译性创造”


  三 研究上的“以译者为中心”和译者实践上的“译者中心”


 第五节 “怎么译”对“怎么评”:评价的公正性


  一 评价的上下一致


  二 效果的内外二分


  三 视域的静动合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本类型与译者行为


 第一节 文本类型与译者的“求真”、“务实”行为偏向


  一 文本类型连续统:文学型、应用型和半文学半应用型


  二 文本类型的静态、动态连续统表现和译者的“求真”、“务实”举措


 第二节 文本类型与一般情形下的译者行为


  一 文学型文本的欣赏性和译者的“求真”行为


  二 应用文学文本的实用性和译者的“务实”行为


  三 半文学半应用型文本和译者的“求真”、“务实”行为


 第三节 文本类型与特别情形下的译者行为


  一 偏于“求真”的文学型文本和译者的“务实”行为


  二 偏于“务实”的应用型文本和译者的“求真”行为


 第四节 译文全、残:翻译变体反映的译者行为


  一 相关概念关系


  二 译文全、残和译者行为


  三 名实相符要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译者角色化、翻译社会化与译者行为


 第一节 译者角色化的表现和翻译描写定义


  一 “身份”、“角色”和译者的角色特征


  二 译者角色化与译文多样性


  三 译者的角色行为和“翻译”、“译者”的描写定义


 第二节 译者角色化的范围和性质


  一 “译”和“非译”角色行为的界限


  二 译者角色化和翻译社会化


 第三节 译者角色化下的译者行为


  一 自译行为


  二 复译行为


  三 方法正、偏和译者行为


 第四节 翻译思想反映的译者角色化行为:以“神似”、“化境”为例


  一 作为文本翻译观的“神似”和“化境”


  二 作为译者行为准则的“神似”和“化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译者行为和译文质量双向评价实证性个案研究


 第一节 行为和文本双向评价原则


  一 双向评价三要素


  二 双向评价单位


 第二节 原文选择和多版本译文测前预期


  一 原文选择和多版本译文考察个案


  二 问卷设计和多版本译文前测


 第三节 多版本译文测后数据与读者接受倾向性分析


  一 求真度、务实度和合理度反馈数据


  二 求真度、务实度和合理度的相关性


 第四节 读者接受的主客观反应与译文的译内、译外效果


  一 读者接受的主客观数据和预期偏差


  二 译文的译内效果和译外效果考察个案


 第五节 双向评价体系和个案考察方法


  一 “求真—务实”双向评价体系


  二 个体译者和群体译者行为研究课题设计


 附:调查表


 本章小结


余论 中国翻译学理论建构应有学派意识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书主要用语汉英对照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