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1840—1919)(第四版)
¥24.00定价
作者: 杨策、龚书铎等
出版社:中华书局
- 中华书局
- 9787101012958
- 122927
- 0043175715-2
- 历史学
- 中国史
- K25
- 历史
- 本科
内容简介
这本《中国近代史》作为高等院校的历史教材,从1977年初版至今,先后经过三次修订,累计印行100余万册,在高等院校的历史教学和广大读者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对于编著者来说,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说是鼓励,因为编著者的劳动,通过教学实践和读者的检验,得到了公众的承认;说是鞭策,因为编著者感到书中还有不少缺陷,需要改进。鉴于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进展,这部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需要,因此决定再作一次修订。这次修订,大体上是在保持原来框架的基础上,对某些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适当简化了对若干历史事件历史过程的叙述;充实了一些社会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对清朝统治集团的活动和变化情况,也略有增加。同时改正了某些史实错误,吸收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在写法上,观点力求实事求是,中肯平实;文字力求朴实通畅,简明扼要。按照高等院校现行历史学科的设置,《中国近代史:1840-1919(第4版)》的内容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八十年的历史。这本《中国近代史》作为高等院校的历史教材,从1977年初版至今,先后经过三次修订,累计印行100余万册,在高等院校的历史教学和广大读者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对于编著者来说,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说是鼓励,因为编著者的劳动,通过教学实践和读者的检验,得到了公众的承认;说是鞭策,因为编著者感到书中还有不少缺陷,需要改进。鉴于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进展,这部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需要,因此决定再作一次修订。这次修订,大体上是在保持原来框架的基础上,对某些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适当简化了对若干历史事件历史过程的叙述;充实了一些社会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对清朝统治集团的活动和变化情况,也略有增加。同时改正了某些史实错误,吸收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在写法上,观点力求实事求是,中肯平实;文字力求朴实通畅,简明扼要。按照高等院校现行历史学科的设置,《中国近代史:1840-1919(第4版)》的内容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八十年的历史。
中国近代,是社会动荡剧烈,国内外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充满了侵略和反侵略、压迫和反压迫、变革和反变革、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近代的历史,既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一部苦难史和屈辱史,又是一部斗争史和光荣史。内容十分丰富,领域非常广阔。作为中国近代史教材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根据历史事实,讲述历史的发展过程;二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和说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使得学生和读者通过这部教材,对于中国近代的历史有一个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且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基础课非常重要,如果基础打不好,继续提高和深造也就比较困难。
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这已经是勿需多说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因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不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也就很难真正了解中国的今天。我们当代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脱胎而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的历史,就是要加深对近代历史的科学认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和智慧,受到激励和鼓舞,增强爱国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更好地创造新的历史。
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时代内容和社会时代特征。而不同的社会历史时代,又赋予那个社会时代的人们以不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历史使命。所以学习和研究历史,只能从特定的历史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意志和抽象的原则出发。研究者们可以这样那样地观察历史,分析历史,评说历史,然而却不能改变历史、重铸历史。对于同样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研究者可以用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中,应该力求坚持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显示全部信息
中国近代,是社会动荡剧烈,国内外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充满了侵略和反侵略、压迫和反压迫、变革和反变革、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近代的历史,既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一部苦难史和屈辱史,又是一部斗争史和光荣史。内容十分丰富,领域非常广阔。作为中国近代史教材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根据历史事实,讲述历史的发展过程;二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和说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使得学生和读者通过这部教材,对于中国近代的历史有一个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且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基础课非常重要,如果基础打不好,继续提高和深造也就比较困难。
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这已经是勿需多说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因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不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也就很难真正了解中国的今天。我们当代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脱胎而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的历史,就是要加深对近代历史的科学认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和智慧,受到激励和鼓舞,增强爱国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更好地创造新的历史。
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时代内容和社会时代特征。而不同的社会历史时代,又赋予那个社会时代的人们以不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历史使命。所以学习和研究历史,只能从特定的历史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意志和抽象的原则出发。研究者们可以这样那样地观察历史,分析历史,评说历史,然而却不能改变历史、重铸历史。对于同样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研究者可以用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中,应该力求坚持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显示全部信息
目录
第四版前言第二版说明第三版说明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清朝统治的衰落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第二节 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一、鸦片泛滥和中国的禁烟二、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三、战争的三个阶段四、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第三节 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一、社会经济的变化二、思想与学风的转变第二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三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第四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第五章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第六章 辛亥革命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二、清末”新政”三、残破的农村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一、孙中山和兴中会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出现三、蓬勃发展的反帝爱国运动四、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第三节 革命运动的发展一、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二、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及其他革命活动三、群众性的反抗斗争第四节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运动一、”仿行宪政”的”预备”措施二、”国会请愿运动”和保路风潮第五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三、袁世凯窃夺政权四、临时政府北迁后的政局和”二次革命”第六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一、社会变动中各种思潮的涌现二、史学、文学艺术和新闻出版的新面貌三、新式教育的推广和科学技术新成就第七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第一节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护国运动一、袁世凯的专制统治与反袁斗争的继续开展二、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第二节 北洋军阀的权力争夺与护法运动一、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二、段祺瑞的统治和护法运动第三节 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活动一、沙俄在蒙古的分裂活动二、沙俄在新疆的分裂活动三、英国制造西藏”独立”第四节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一、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二、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三、工人阶级的成长第五节 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二、思想文化发展的新局面三、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