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 普通高校中文学科基础教材
作者: 陈晓明
出版时间:2011年7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1144794
- 1版
- 118078
- 0043150496-8
- 平装
- 大32开
- 2011年7月
- 583
- 604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I206.7
- 中文
- 本科
绪论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1
一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分期乃
二 当代文学史的性质和叙述观念/9
三 寻求必要的理论参照体系/14
四 现代性与“历史化”/17
第一章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方向与革命
文学的范例/24
一 启蒙运动与革命文学/25
二 革命文艺方向性质的确立与主体的建构/32
三 解放区革命文艺创建的美学范例/38
四 革命文学的历史本质与生活细节问题/43
第二章 建国初的文学运动/53
一 第一次文代会及革命文学的历史确认/54
二 在主流边缘的胡风与沈从文/58
三 关于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63
四 对电影《武训传》和《(红楼梦)研究》的批判/65
第三章 现实主义理论源流及其斗争/73
一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起源与扎根/74
二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与文艺批评活动/80
三 左翼阵营对胡风的批判/85
四 对胡风“反党集团”的批判/89
第四章 农村阶级斗争的文学图谱/93
一 农民作为当代文学主体的地位/94
二 赵树理的创作:在观念与本真的生活之间/99
三 历史地与经验地把握乡土中国/104
四 《创业史》:现实主义的典范之作/108
第五章 革命历史叙事的兴起/113
一 重写革命历史的现实依据与现代性动机/114
二 革命历史的重现:宏大场景与英雄气概/117
三 历史的奇迹化:革命传奇与英雄主义/121
四 历史化的叙事与文学的品质/126
五 英雄化与革命传奇:《红岩》/132
六 回避现实的企图:重写历史或边缘性的写作/135
第六章 “双百”方针及其对文学的影响/140
一 “双百”方针的背景与形成/140
二 现实批判性:反官僚主义的文学/147
三 情感的多样性:《洼地上的“战役”》、《红豆》与《百合花》/152
四 具体化的革命史及其个体化/156
第七章 集体想象中的超我表达/169
一 超我的颂歌:时代的代言人/169
二 在自我与时代之间:困境中的自由/180
三 小我的表达,有限的情感流露/188
四 新民歌运动:艺术的祛魅/192
第八章 “十七年”的话剧、散文与儿童文学/197
一 突显时代精神的话剧创作/198
二 风云变幻中的散文创作/209
三 时代夹缝中的儿童文学/216
第九章 “文革”时期的文学/221
一 “文革”的发生与政治化的文学/221
二 “文革”时期的红卫兵文学/228
三 “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232
第十章 “文革”后的伤痕文学及其反思性/240
一 伤痕的展示:拨乱反正后的历史反思/241
二 伤痕的确认:修复历史及其主体/246
三 王蒙的寸草心:对“文革”后的独特反思/252
四 伤痕的深化:人性论与人道主义/257
第十一章 朦胧诗开启酌精神向度/265
一 “地下”的状况与《今天》的诞生/266
二 “三个崛起”与对现实的“回答”/268
三 朦胧的明朗化:从自我到历史/时代/274
四 “归来的诗人”群体/278
第十二章 历史选择中的改革文学与知青文学/289
一 时代主体的塑造:开拓者家族/290
二 现实的期望:改革攻坚战/292
三 知青文学:归来的迷惘/295
四 时代的精神镜像:超越的理想主义/301
第十三章 应对西方潮流的现代派与寻根派/308
一 现代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308
二 现代主义的引介与争论/312
三 现代主义在叙事文学方面的表现/317
四 寻根文学的源起及其代表作/321
第十四章 先锋派的形式变革及其后现代性/338
一 变革的前行者:莫言、残雪、马原/339
二 先锋派的简要历史寻踪/345
三 90年代:先锋派的转向与撤退/355
四 先锋小说的后现代性/361
第十五章 历史祛魅时期的新写实与晚生代乃68
一 王朔的出场与90年代初的文学语境/369
二 新写实:原生态与认同生活现实/377
三 晚生代与当下生活的奇观性/388
第十六章 女性主义写作表征的文化与美学意向/398
一 历史叙事中的女性经验/399
二 自我内在化的女性话语/412
三 时尚前卫的女性写作/423
第十七章 转向语词与叙事的第三代诗人/430
一 第三代诗人的创作流变/431
二 90年代中国诗人在海外的创作/455
三 9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诗歌/465
第十八章 新时期以来的话剧、散文与儿童文学/475
一 新时期以来的话剧:现实、实验与小剧场/475
二 新时期以来的散文:个人叙述与宏大历史/487
三 新时期儿童文学:从传统的回归到现代性的延续/509
第十九章 多元分化与“后文学”时代的到来/521
一 多元分化格局与个人化写作/521
二 自在写作的边缘空间/535
三 “80后”与网络写作/545
第二十章 乡土叙事的转型与汉语文学的可能性/555
一 传统精神与审美的重建:《白鹿原》与《废都》/556
二 现实主义的多样性与乡土叙事/565
三 本真倔强的乡土叙事/576
四 新世纪的乡土叙事与本土化问题/583
后记/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