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 / 高等职业教育精品工程规划教材
作者: 罗锋华、肖盛文等
出版时间:2015年6月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9787121237645
- 1-1
- 111168
- 0065150828-5
- 平装
- 16开
- 2015年6月
- 512
- 320
- 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TM13
- 应用电子技术
- 高职高专
本书可供普通高等工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作为教材,也可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还可作为参加高等自学考试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学生的参考书。
绪论
第1章 电路模型与电路定律
1.1 电路及电路模型
1.1.1 电路模型
1.1.2 集总参数电路
1.2 源理想二端元件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电功率
1.2.1 电阻元件
1.2.2 电感元件
1.2.3 电容元件
1.3 独立源与受控源
1.3.1 独立源
1.3.2 受控源
1.3.3 电源功率
1.4 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
1.4.1 常用名词术语及其物理含义
1.4.2 基尔霍夫定律
1.4.3 支路电流法
习题1
第2章 简单电路的分析
2.1 电阻的串联、并联与混联电路
2.1.1 电阻的串联
2.1.2 电阻的并联
2.1.3 电阻的混合连接
2.2 电源的串联与并联连接
2.2.1 实际电源的串并联连接
2.2.2 理想电压源的串联连接
2.3 电源的等效变换
2.4 电位的计算
2.5 电阻网络的 -△等效变换
2.5.1 电阻网络的 形与△形连接的判断
方法
2.5.2 电阻网络的 -△等效变换
习题2
第3章 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
3.1 KVL与回路分析法
3.1.1 由支路分析法解题所想到的
3.1.2 回路分析法
3.1.3 采用回路分析法的解题步骤
3.1.4 含电流源网络采用回路法的解法
3.2 KCL与节点分析法
3.2.1 将支路电流用节点电压来表示
3.2.2 KCL与节点分析法
3.2.3 采用节点分析法的解题步骤
3.2.4 含理想电压源支路的节点分析法
3.3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与可加性 叠加定理
3.3.1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与可加性
3.3.2 叠加定理
3.4 替代定理
3.5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3.5.1 从一个例题谈起
3.5.2 戴维南定理及其证明
3.5.3 等效电阻R0的求法
3.5.4 诺顿定理
3.5.5 戴维南(诺顿)定理的应用
习题3
第4章 正弦稳态分析
4.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4.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4.1.2 波形与相差
4.1.3 角频率
4.1.4 正弦量的有效值
4.2 相量法的基本概念
4.2.1 复数
4.2.2 正弦量用相量的表示方法
4.2.3 用相量表示正弦量可将正弦量的运
算化为复数运算
4.3 电阻、电感和电容中的正弦电流
4.3.1 电阻中的正弦电流
4.3.2 电感中的正弦电流
4.3.3 电容中的正弦电流
4.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4.4.1 KCL的相量形式
4.4.2 KVL的相量形式
4.5 复阻抗和复导纳
4.5.1 RLC电路的串联 复阻抗
4.5.2 RLC电路的并联 复导纳
4.5.3 复阻抗与复导纳的等效变换
4.6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4.7 节点方程 回路方程 戴维南定理的相量
形式
4.8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功率
4.8.1 RLC串联电路的功率
4.8.2 RLC并联电路的功率
4.8.3 功率因数的提高
4.8.4 复功率
4.8.5 最大功率传输
4.9 谐振电路
4.9.1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
4.9.2 RLC并联电路的谐振
4.10 三相电路
4.10.1 对称三相电路
4.10.2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4.10.3 三相电路的功率
习题4
第5章 耦合电路
5.1 含有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
5.1.1 耦合电感元件
5.1.2 耦合电感元件的并联
5.2 变压器
5.2.1 空心变压器
5.2.2 理想变压器
5.2.3 实际变压器
习题5
第6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6.1 非正弦周期电流
6.1.1 周期量的概念
6.1.2 正弦周期电流与非正弦周期电流
6.2 非正弦周期函数傅里叶级数分解
6.2.1 非正弦周期函数展成傅里叶三角级数
6.2.2 傅里叶级数的指数形式
6.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6.3.1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及
平均功率
6.3.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习题6
第7章 时域分析
7.1 动态电路及其方程
7.2 初始状态和初始条件
7.2.1 换路与初始状态
7.2.2 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
7.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3.1 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3.2 RL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4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7.4.1 RC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7.4.2 RL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7.4.3 能量关系
7.4.4 在正弦激励下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7.5 一阶电路在阶跃激励下的全响应三要素法
7.5.1 用单位阶跃函数表示响应的时域区间
7.5.2 一阶电路在阶跃激励下的全响应
7.5.3 三要素法
7.6 RC微分与积分电路
7.6.1 RC微分与耦合电路
7.6.2 积分电路
习题7
第8章 复频域分析
8.1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基本性质
8.1.1 拉普拉斯变换
8.1.2 应用拉氏变换定义
8.1.3 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8.1.4 一般周期函数的象函数
8.2 线性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方法
8.3 分解定理与求拉氏变换的留数法
8.3.1 部分分式展开法
8.3.2 分解定理
8.3.3 留数法
习题8
第9章 网络图论与网络方程
9.1 网络图论导论
9.1.1 网络的图
9.1.2 树和树余
9.1.3 割集
9.1.4 图的基本回路数与基本割集数
9.2 用矩阵表示支路电压与支路电流的关系
9.2.1 标准支路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9.2.2 用矩阵表示支路电压与支路电流的
关系
9.3 含有受控源的网络的分析
9.3.1 有关受控源类型的假定及一般情况
的变换方法
9.3.2 含有受控源网络的支路电压方程与
支路电流方程
9.4 回路分析法
9.4.1 基本方程
9.4.2 由回路分析法求响应、支路电流的
步骤
9.5 特勒根定理
9.5.1 特勒根定理的内容
9.5.2 特勒根定理的应用――互易定理的
证明
9.6 状态方程
9.6.1 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9.6.2 线性常态网络中状态方程的建立
习题9
第10章 二端口网络与多端元件
10.1 二端口网络及其方程与参数
10.1.1 二端口网络的一般概念
10.1.2 二端口网络方程及二端口网络的基本参数
10.2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10.2.1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10.2.2 二端口网络的串联
10.2.3 二端口网络的并联
10.2.4 二端口网络的串并联
习题10
第11章 工厂配电与安全用电
11.1 工厂配电方式
11.1.1 放射式接线
11.1.2 树干式接线
11.1.3 环形接线
11.2 安全用电知识
11.2.1 绝缘
11.2.2 屏护
11.2.3 漏电保护器
11.2.4 安全电压
11.2.5 安全间距
11.2.6 接零与接地
11.2.7 电工安全操作技术方面的有关规定
11.3 电气消防
11.3.1 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
11.3.2 易燃易爆环境
11.3.3 电气火灾的防护措施
11.3.4 电气火灾的扑救
11.4 常见的触电方式
11.4.1 触电事故种类
11.4.2 触电方式
11.4.3 电流途径的影响及触电事故分析
11.5 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