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以下为《环境毒理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9787109106024
  • 1版
  • 102507
  • 0049156399-5
  • 2012年12月
  • 医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R994.6
  • 资源环境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主要介绍环境毒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实验方法。第一至第五章,主要介绍环境毒理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影响因素、毒性及其评价等。第六至第八章,阐述环境毒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包括大气环境毒理学、水环境毒理学、土壤环境毒理学的基本内容。第九至第十二章,对环境中主要污染物的行为、毒性作用进行阐述。第十三章,介绍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本书实验部分选编环境毒理学实验基本方法,供实验教学之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论


一、毒理学的发展历史


二、环境毒理学的产生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及内容


一、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


三、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室方法


二、临床观察和现场调查


三、危险度评定


第四节 环境毒理学的应用


一、鉴定新旧化学物的毒理以及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二、工业和民用设施的施工和排放许可


三、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第五节 环境毒理学的发展趋势


一、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


二、从整体动物试验到替代试验


三、从阈剂量到基准剂量


四、从结构~活性关系到定量结构一活性关系


五、从危险度评价到危险度管理


第二章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一、机械性迁移


二、物理一化学性迁移


三、生物性迁移


第三节 环境污染物的转化


一、物理转化作用


二、化学转化作用


三、生物转化和生物降解作用


第三章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第一节 生物转运


一、生物转运过程的基本原理


二、污染物的吸收


三、污染物的分布与蓄积


第二节 污染物的生物转化


一、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二、生物转化的复杂性和连续性


三、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第三节 污染物代谢动力学


一、基本概念


二、一室(单室)模型


三、二室模型


第四章  环境污染物的致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环境污染物的致毒作用


一、基本概念


二、致毒作用的机理


第二节 影响致毒作用的因素


一、污染物的结构和性质


二、机体(宿主)状况


三、环境因素与毒性


四、联合作用


五、复合污染


第五章  环境污染物的毒性及其评价


第一节 化学物毒性评价的实验基础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二、实验动物常用的染毒方法


第二节 急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一、急性毒性的概念


二、急性毒性参数


三、急性毒性评价方法


四、急性毒性评价


五、急性毒性试验的其他方法


第三节 亚慢性、慢性毒性及其评价


一、亚慢性、慢性毒性的概念


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三、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的评价


第四节 蓄积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一、蓄积作用的概念


二、蓄积作用的评价方法


第五节 局部毒作用及其评价


一、皮肤局部毒作用及其评价


二、对眼的毒作用及评价


第六章  大气环境毒理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大气环境毒理学的概念


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 有害气体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一、二氧化硫(S02)


二、氮氧化物(Nq)


三、一氧化碳(c0)


四、臭氧(03)和光化学烟雾


五、氟化物


第三节 大气颗粒物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二、颗粒物的形态和化学组成


三、颗粒物的一般毒性


四、颗粒物致突变、致癌变作用


第四节 紫外辐射的生物效应


一、紫外辐射对躯体的损伤


二、紫外辐射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三、紫外辐射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预防紫外线辐射危害


第七章  水环境毒理学


第一节 概述


一、水体及水体污染


二、水体自净作用及机理


三、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种类及类型


第二节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一、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


二、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分布、转移


三、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四、生物浓缩、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


第三节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


一、转化的反应类型


二、影响转化的因素


第四节 水体污染物的毒性作用及机理


一、水体污染类型及其对生物影响的途径和方式


二、水体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三、水体污染物对水生生物(鱼、藻、蚤)的影响


四、水体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


第五节 水体的富营养化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类型及特征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第八章  土壤环境毒理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土壤的功能


二、土壤污染与自净


第二节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一、土壤污染物来源及其污染特点


二、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


第三节 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转化


第四节 土壤污染物的生物效应


一、土壤污染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二、土壤污染物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


三、土壤污染物对土壤硝化与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四、土壤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


五、土壤污染物对土居动物蚯蚓的影响


第九章  农药环境毒理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农药残留与污染


一、农药进入环境的途径


二、农药残留


三、农药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的污染


第三节 农药的降解代谢与迁移


一、非生物降解


二、生物降解


三、农药在植物体中的代谢与转运


四、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


第四节 农药的环境毒性


一、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的影响


二、农药对植物的影响


三、农药对环境有益生物的影响


四、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五、农药对野生生物的影响


第五节 几种重要农药的毒理效应


一、有机氯农药


二、有机磷农药


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四、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五、除草剂


第十章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二、重金属与人体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与代谢


一、重金属的生物迁移


二、重金属的转化


三、重金属的吸收、分布


第三节 几种常见重金属的毒理作用


一、汞的毒理作用


二、铅的毒理作用


三、镉的毒理作用


四、铬的毒理作用


五、砷的毒理作用


六、重金属的联合作用


第十一章  肥料环境毒理学


第一节 概述


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及养分来源


二、肥料的定义及类别


第二节 肥料的污染


一、肥料进入环境的途径


二、肥料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的污染


第三节 肥料中有害物及其转化物的环境毒性


一、肥料及其转化物对植物的影响


二、肥料及其转化物对环境有益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三、肥料及其转化物对动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十二章  其他污染因素的环境毒性


第一节 常见化学致癌物质的毒性


一、多环芳烃


二、黄曲霉毒素


三、烷化剂


第二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毒性


一、概念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与污染水平


三、环境激素代表物——二噁英


第三节 石油的毒性


一、石油的危害


二、石油馏分及危害


第四节 有机溶剂


一、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毒性


二、含氯碳氢化合物的毒性


第五节 物理因素


一、电离辐射的危害


二、电磁辐射


三、噪声污染


第十三章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


第一节 化学物的安全性评价


一、基本概念


二、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三、化学物安全性评价相关法规


第二节 化学物的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


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二、毒性试验程序


第三节 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


一、概述


二、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步骤


实验


实验一 经皮急性毒性试验


实验二 Ames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恢复突变试验)


实验三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实验四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实验五 蚕豆根尖微核测试技术


实验六 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的测定


附表


附表一 每组4只动物、组距2.15倍LD50计算表


附表二 每组5只动物、组距2.15倍LD50计算表


附表三 每组4只动物、组距3.16倍LD50计算表


附表四 每组5只动物、组距3.16倍LD50计算表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