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以下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针灸甲乙经理论与实践(供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各专业研究生使用)》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9787117126434
  • 97376
  • 平装
  • 16开
  • 2011年6月
  • 306
  • 医学类
  • 研究生
内容简介
  《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供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各专业研究生使用)》共分四章。第一章的概论部分,翔实、全面、扼要地对《本经》的内容、价值、版本、学术观点、理论特点和疑点、难点,给以简明阐述或精要剖析。第二、三、四章,分章论述了《本经》上、中、下三品的全部中药。各药下一般设有[原文]、[效用钩玄]、[例方撮要]、[验案举隅]、[扬长阐微]、[效能拓展](包括现代研究)等项。对每味药物的阐释,力争既不遗漏古代医家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也不忽略当代临床经验总结和最新科研成果,从而使千古以来有关该药的认识、研究和运用一脉相承,真正揭示该药的实用价值,也为今后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和依据。
  《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供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各专业研究生使用)》可供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作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中高层次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导论
一、《针灸甲乙经》的作者与版本
二、《针灸甲乙经》的主要学术特点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一)腧穴归经与脉气所发
(二)对经文的理解与注解
(三)构建了针灸辨症施治框架
三、如何学习应用《针灸甲乙经》
(一)注重文本校勘
(二)掌握编排体例

卷之一
精神五藏第一
五藏变腧第二
五藏六府阴阳表裹第三
五藏五官第四
五藏大小六府应候第五
十二原第六
十二经水第七
四海第八
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日分漏刻第九
营气第十
营卫三焦第十一
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第十二
津液五别第十三
奇邪血络第十四
五色第十五
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不同第十六

卷之二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上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下
奇经八脉第二
脉度第三
十二经标本第四
经脉根结第五
经筋第六
骨度肠度肠胃所受第七

卷之三
头直鼻中发际旁行至头维凡七穴第一
头直鼻中人发际一寸循督脉却行至风府凡八穴第二
头直夹督脉各一寸五分却行至玉枕凡十穴第三
头直目上人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第四
头缘耳上却行至完骨凡十二穴第五
头自发际中央旁行凡五穴第六
背自第一椎循督脉行至脊骶凡十一穴第七
背自第一椎两旁夹脊各一寸五分下至节凡四十二穴第八
背自第二椎两旁夹脊各三寸行至二十一椎下两旁夹脊凡二十六穴第九
面凡二十九穴第十
耳前後凡二十穴第十一
颈凡十七穴第十二
肩凡二十八穴第十三
胸白天突循任脉下行至中庭凡七穴第十四
胸自输府夹任脉两旁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第十五
胸自气户夹输府两旁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第十六
胸自云门夹气户两旁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第十七
腋胁下凡八穴第十八
腹自鸠尾循任脉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第十九
腹自幽门夹巨阙两旁各半寸循冲脉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二穴第二十
腹自不容夹幽门两旁各一寸五分至气冲凡二十四穴第二十一
腹自期门上直两乳夹不容两旁各一寸五分下行至冲门凡十四穴第二十二
腹自章门下行至居峁凡十二穴第二十三
手太阴及臂凡一十八穴第二十四
手厥阴心主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五
手少阴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六
手阳明及臂凡二十八穴第二十七
手少阳及臂凡二十四穴第二十八
手太阳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九
足太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
足厥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一
足少阴及股并阴娇阴维凡二十穴第三十二
足阳明及股凡三十穴第三十三
足少阳及股并阳维四穴凡二十八穴第三十四
足太阳及股并阳娇六穴凡三十六穴第三十五

卷之四
经脉第一上
经脉第一中
经脉第一下
病形脉诊第二上
病形脉诊第二下
三部九候第三

卷之五
缄灸禁忌第一上
铁灸禁忌第一下
九缄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
缪刺第三
铁道第四
铁道终始第五
铁道自然逆顺第六
缄道外揣纵舍第七

卷之六
八正八虚八风大论第一
逆顺病本末方宜形志大论第二
五藏六府虚实大论第三
阴阳清浊顺治逆乱大论第四
四时贼风邪气大论第五
内外形诊老壮肥瘦病旦慧夜甚大论第六
阴阳大论第七
正邪袭内生梦大论第八
五味所宜五藏生病大论第九
五藏传病大论第十
寿夭形诊病候耐痛不耐痛大论第十一
形气盛衰大论第十二

卷之七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上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下
足阳明脉病发热狂走第二
阴衰发热厥阳衰发寒厥第三
太阳中风感於寒湿发痉第四
阴阳相移发三疟第五

卷之八
五藏传病发寒热第一上
五藏传病发寒热第一下
经络受病人肠胃五藏积发伏梁息贲肥气痞气奔豚第二
五藏六府胀第三
水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第四
肾风发风水面肿第五

卷之九
大寒内薄骨髓阳逆发头痛第一颔项痛附
寒气客於五藏六府发卒心痛胸痹心疝三虫第二
邪在肺五藏六府受病发欺逆上气第三
肝受病及卫气留积发胸胁满痛第四
邪在心胆及诸藏府发悲恐太息口苦不乐及惊第五
脾受病发四肢不用第六
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肠中鸣短气第七
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引背少腹控睾第八
三焦膀胱受病发少腹肿不得小便第九
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便第十
足厥阴脉动喜怒不时发疝遣溺癃第十一
足太阳脉动发下部痔脱肛第十二

卷之十
阴受病发痹第一上
阴受病发痹第一下
阳受病发风第二上
阳受病发风第二下
八虚受病发拘挛第三
热在五藏发痿第四
手太阴阳明太阳少阳脉动发肩背痛肩前脯皆痛肩似拔第五
水浆不消发饮第六

卷之十一
胸中寒发脉代第一
阳厥大惊发狂痫第二
阳脉下坠阴脉上争发屍厥第三
气乱於肠胃发霍乱吐下第四
足太阴厥脉病发溏泄下痢第五
五气溢发消渴黄瘴第六
动作失度内外伤发崩中瘀血呕血唾血第七
邪气聚於下脘发内癣第八
寒气客於经络之中发癣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上
寒气客於经络之中发癣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下

卷之十二
欠喊唏振寒噫嚏弹泣出太息涎下耳鸣嚿舌善忘善饥第一
寒气客於厌发喑不能言第二
目不得眠不得视及多卧卧不安不得偃卧肉苛诸息有音及喘第三
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发目病第四
手太阳少阳脉动发耳病第五
手足阳明脉动发口齿病第六
血溢发衄第七鼻鼽息肉着附
手足阳明少阳脉动发喉痹咽痛第八
气有所结发瘤瘿第九
妇人杂病第十
小儿杂病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