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语言分析能力与语言知识--认知视角下的外语学习研究
作者: 苏建红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出版社:江苏大学
- 江苏大学
- 9787811307986
- 81939
- 2014年9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H09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对象、思路、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思路、内容及其方法
1.3 研究意义
2 相关二语习得理论
2.1 二语习得理论的分类
2.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3 自然主义理论
2.3.1 天赋论:普遍语法
2.3.2 二语习得监控模式
2.4 构建主义理论
2.4.1 联结主义理论
2.4.2 动态系统理论
2.4.3 基于用法的语言习得理论
2.5 信息加工理论
2.5.1 显性一隐性两分论
2.5.2 注意假说
2.5.3 技能学习理论
2.5.4 语言迁移理论
2.6认知一心理个体差异研究
2.6.1 关键期假说(年龄因素)
2.6.2 语言学能(语言分析能力)
2.6.3 认知风格(思维方式)
2.7 社会文化理论
3 外语学习理论探索
3.1 语言的自然属性与语言学习
3.2 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
3.2.1 母语习得、外语学习与心智发展
3.2.2 母语思维与外语思维
3.2.3 母语的隐性学习与外语的隐性学习
3.2.4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根本差异
3.3 外语学习的性质与过程
3.3.1 外语习得的一般认知本质
3.3.2 外语学习的知识一技能本质
3.3.3 象似性与母语迁移
3.3.4 外语学习的显性干扰与隐性干扰
3.3.5 认知视角下的外语学习过程
3.3.6 语言的动态性与外语学习
3.3.7 语法、语言形式与语言知识
3.3.8 语言能力与言语能力
3.3.9 语言学能与思维方式/能力
3.4 语言使用原则与外语学习
3.4.1 生活遵循的原则与语言使用的原则
3.4.2 动机与生存原则、兴趣与审美原则
3.4.3 语言习得经验顺序原则
3.4.4显性教学的必要性与隐性教学的局限性
3.4.5 注意及其影响因素
3.4.6 程式语、思想与外语学习
3.5 动态系统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的方法
4 外语学习实证研究
4.1 研究背景
4.1.1 显性/隐性知识、显性/隐性教学与外语学习
4.1.2 语言学能(语言分析能力)与外语学习
4.1.3 思维方式与外语学习
4.1.4 现有研究的局限
4.2 测量工具
4.3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关系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一)
4.3.1 引言
4.3.2 研究设计
4.3.3 结果与讨论
4.3.4 小结
4.4 学习者思维方式个体差异对英语语言技能的影响——显性/隐性知识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二)
4.4.1 引言
4.4.2 研究设计
4.4.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4.4.4 结论
4.5 思维方式与元语言知识关系实证研究——语言分析能力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三)
4.5.1 引言
4.5.2 研究设计
4.5.3 研究结果
4.5.4 讨论
4.5.5 小结
4.6 显性/隐性教学与语言分析能力对二语显性/隐性知识习得的交互作用(实证研究四)
4.6.1 引言
4.6.2 研究设计
4.6.3 实验结果
4.6.4 分析与讨论
4.6.5 小结
4.7 学习者思维方式个体差异对书面纠正性反馈效果的影响(实证研究五)
4.7.1 引言
4.7.2 研究设计
4.7.3 结果
4.7.4 分析与讨论
4.7.5 小结
5 结论
5.1 对外语学习关键问题的回答
5.1.1 母语习得与二/外语学习最终结果的差异
5.1.2 母语习得普遍成功与外语学习普遍“失败”的原因
5.1.3 认知因素与外语学习效果的个体差异
5.1.4 外语教/学与外语语言知识
5.2 本书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建议
5.2.1 本书研究局限
5.2.2 未来研究建议
附录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