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22.90定价
作者: 彭树智,吴于廑,齐世荣
出版时间:1994年12月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053265
- 1
- 72653
- 平装
- 32开
- 1994年12月
- 526
内容简介
《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为吴于廑、齐世荣主编六卷本《世界史》的第五卷,它以广阔的视野和新的内涵展示了本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世界历史进程,集中体现了80年代以来我国世界现代史研究和教学的成果。
《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是与《世界史》配套的,为高等教育出版杜已出版的四卷中的一卷,其他还有:《世界史·古代史编》(上、下卷)、《世界史·近代史编》(上、下卷),《世界史》主要适用于高等院校历史专业,同时也是专业人员和广大读者值得珍藏的读本。
目录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当代世界的历史性巨变
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变化
一、世界经济统一性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经济的统一性趋势的增长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二、世界经济多样性的新局面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
发展中国家及殖民地经济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三、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工业方面
货币金融方面
国际贸易与投资方面
科学技术方面
第二节 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
一、战争结束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五大国
国际政治舞台大国力量的消长
美国独占鳌头
苏联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英国开始依附美国
法国大国地位的恢复
中国加入大国行列
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
雅尔塔体系的性质
三、联合国活动的开始
联合国的成立
联合国的早期活动
第三节 思想文化的新潮流
一、和平、民主的思想文化潮流
人权问题国际化
世界和平运动
二、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的新发展
尼赫鲁主义
苏加诺主义
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
泛非主义
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与社会主义潮流
毛泽东思想
东欧社会主义的发展
西欧和美国的共产主义运动
第二章 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 对战败国的处置
一、五国和约的缔结
五国问题的提出
伦敦外长会议
巴黎和会
五国和约的基本内容
二、对德国的分区占领与纽伦堡审判
盟国管制委员会
纽伦堡审判
战后德国的去向
三、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
盟国最高统帅
受降区域划分
远东委员会
第二节 美苏“冷战”的兴起
一、美苏从盟国到对手的演变
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
美苏关系的变化
二、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
东欧、伊朗和土耳其问题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三、杜鲁门主义和“冷战”的全面展开
希腊和土耳其问题
杜鲁门主义
“柏林危机”
第三节 两大阵营的形成
一、美国的全球性进攻态势
杜鲁门主义的特点及其运用
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布鲁塞尔条约组织
二、世界性的军事条约网
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
美日安全保障条约
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体系的建立
三、苏联的“安全带”政策
苏联对外政策的两重性
对外政策两重性的原因
四、从“共产党情报局”到“华沙条约组织”
“共产党情报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华沙条约组织
第三章 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经济建设
第一节 苏联的恢复和发展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国力的增强
战后初期苏联面临的任务
恢复国民经济
成就和问题
二、社会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民主与法制被破坏
意识形态领域的措施和问题
三、联共(布)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与斯大林逝世
联共(布)十九大
斯大林逝世
四、赫鲁晓夫上台与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贝利亚事件
赫鲁晓夫最初的改革调整
苏共二十大
第二节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政权巩固与经济建设
一、东欧各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东欧各国共产党的建设
东欧各国的政权建设
二、东欧各国的民主改革与经济建设
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
发展国民经济
三、1956年波兰、匈牙利事件
波兹南事件
匈牙利事件
第三节 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巩固与经济建设
一、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
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
政权建设和第八次党代表大会
二、朝鲜人民抗美战争的胜利
美国扩大侵朝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朝鲜停战谈判
三、越南人民抗法战争的胜利
越法协定
边界战役和奠边府战役
日内瓦协议
四、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发展
外蒙古宣布独立
经济发展
政局变化
第四节 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关系
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莫斯科会谈
中苏条约和协定的内容与作用
二、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冲突与和解
情报局关于南斯拉夫的决议
赫鲁晓夫时期的苏南关系
三、苏联波兰关系与苏联匈牙利关系
苏波关系
苏匈关系
四、1957年莫斯科会议
<莫斯科宣言)
<和平宣言>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不平衡发展
第一节 原法西斯国家的经济困境与民主化改革
一、日本的民主化改革和经济恢复
战争经济的破产
政治民主化改革
经济民主化改革
政党与人民运动
朝鲜战争与日本经济的恢复
二、联邦德国的“经济奇迹”
第五章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与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第六章 第三世界的崛起与两在阵营的分化
第七章 世界科技革命的高潮及其社会影响
第八章 从经济繁荣到经济滞胀的资本主义务国的社会与文化
第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和发展变化
第十章 发展中的民族独立国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第十一章 由两极走向多极化、合作、竞争和变革的世界
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变化
一、世界经济统一性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经济的统一性趋势的增长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二、世界经济多样性的新局面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
发展中国家及殖民地经济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三、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工业方面
货币金融方面
国际贸易与投资方面
科学技术方面
第二节 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
一、战争结束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五大国
国际政治舞台大国力量的消长
美国独占鳌头
苏联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英国开始依附美国
法国大国地位的恢复
中国加入大国行列
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
雅尔塔体系的性质
三、联合国活动的开始
联合国的成立
联合国的早期活动
第三节 思想文化的新潮流
一、和平、民主的思想文化潮流
人权问题国际化
世界和平运动
二、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的新发展
尼赫鲁主义
苏加诺主义
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
泛非主义
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与社会主义潮流
毛泽东思想
东欧社会主义的发展
西欧和美国的共产主义运动
第二章 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 对战败国的处置
一、五国和约的缔结
五国问题的提出
伦敦外长会议
巴黎和会
五国和约的基本内容
二、对德国的分区占领与纽伦堡审判
盟国管制委员会
纽伦堡审判
战后德国的去向
三、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
盟国最高统帅
受降区域划分
远东委员会
第二节 美苏“冷战”的兴起
一、美苏从盟国到对手的演变
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
美苏关系的变化
二、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
东欧、伊朗和土耳其问题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三、杜鲁门主义和“冷战”的全面展开
希腊和土耳其问题
杜鲁门主义
“柏林危机”
第三节 两大阵营的形成
一、美国的全球性进攻态势
杜鲁门主义的特点及其运用
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布鲁塞尔条约组织
二、世界性的军事条约网
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
美日安全保障条约
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体系的建立
三、苏联的“安全带”政策
苏联对外政策的两重性
对外政策两重性的原因
四、从“共产党情报局”到“华沙条约组织”
“共产党情报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华沙条约组织
第三章 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经济建设
第一节 苏联的恢复和发展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国力的增强
战后初期苏联面临的任务
恢复国民经济
成就和问题
二、社会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民主与法制被破坏
意识形态领域的措施和问题
三、联共(布)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与斯大林逝世
联共(布)十九大
斯大林逝世
四、赫鲁晓夫上台与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贝利亚事件
赫鲁晓夫最初的改革调整
苏共二十大
第二节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政权巩固与经济建设
一、东欧各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东欧各国共产党的建设
东欧各国的政权建设
二、东欧各国的民主改革与经济建设
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
发展国民经济
三、1956年波兰、匈牙利事件
波兹南事件
匈牙利事件
第三节 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巩固与经济建设
一、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
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
政权建设和第八次党代表大会
二、朝鲜人民抗美战争的胜利
美国扩大侵朝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朝鲜停战谈判
三、越南人民抗法战争的胜利
越法协定
边界战役和奠边府战役
日内瓦协议
四、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发展
外蒙古宣布独立
经济发展
政局变化
第四节 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关系
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莫斯科会谈
中苏条约和协定的内容与作用
二、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冲突与和解
情报局关于南斯拉夫的决议
赫鲁晓夫时期的苏南关系
三、苏联波兰关系与苏联匈牙利关系
苏波关系
苏匈关系
四、1957年莫斯科会议
<莫斯科宣言)
<和平宣言>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不平衡发展
第一节 原法西斯国家的经济困境与民主化改革
一、日本的民主化改革和经济恢复
战争经济的破产
政治民主化改革
经济民主化改革
政党与人民运动
朝鲜战争与日本经济的恢复
二、联邦德国的“经济奇迹”
第五章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与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第六章 第三世界的崛起与两在阵营的分化
第七章 世界科技革命的高潮及其社会影响
第八章 从经济繁荣到经济滞胀的资本主义务国的社会与文化
第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和发展变化
第十章 发展中的民族独立国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第十一章 由两极走向多极化、合作、竞争和变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