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地区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 宣兆琦 王雁 张杰 邱文山 郭丽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出版社:齐鲁
- 齐鲁
- 9787533332334
- 72318
- 2014年11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K295.2
第一章 海岱地区古代文明的萌芽与形成
第一节 海岱地区古代文明的地理环境与远古居民
一 海岱地区古代文明的地理环境
二 海岱地区的远古居民
第二节 海岱地区古代文明的萌芽与形成
一 关于文明概念的解读
二 海岱地区古代文明的萌芽
三 海岱地区古代文明的形成
第二章 海岱地区古代文明的早期形态
第一节 海岱地区的城邦文明
第二节 海岱地区的方国文明
一 蒲姑国文明
二 纪国文明
三 莱国文明
四 莒国文明
第三章 西周时期齐鲁文明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 姜太公封齐与齐文明的产生
第二节 鲁周公封鲁与鲁文明的产生
第三节 西周时期齐文明的初步发展
第四节 西周时期鲁文明的初步发展
第四章 春秋时期齐文明的大发展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齐国形势
第二节 春秋时期齐农耕文明的大发展
一 农具种类的增多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二 主要农作物种类与分布
三 施肥与灌溉
四 衣食住行
第三节 春秋时期齐工商文明的大发展
一 制陶业
二 丝纺织业
三 麻纺织业
四 漆器制造和镶嵌工艺
五 青铜冶铸与铁器生产
第四节 春秋时期齐制度文明的大发展
一 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制度
二 春秋时期齐国的经济制度
三 春秋时期齐国的军事制度
第五节 春秋时期齐科技文明的大发展
一 《考工记》的手工艺技术
二 《考工记》的科学知识
第六节 春秋时期齐军事文明的大发展
一 《司马穰苴兵法》
二 《孙子兵法》
第五章 春秋时期鲁文明的鼎盛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鲁国形势
第二节 春秋时期鲁国的物质文明
一 春秋时期鲁国的农耕文明
二 春秋时期鲁国的手工业文明
三 春秋时期鲁国的衣食住行
第三节 春秋时期鲁国的制度文明
一 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制度
二 春秋时期鲁国的经济制度
三 春秋时期鲁国的军事制度
第四节 春秋时期鲁国的科技文明
一 手工艺成就
二 天文学与历法
第五节 春秋时期鲁国的礼乐文明
第六节 孔子杏坛设教与儒家学派的创立
一 孔子杏坛设教
二 儒家学派的创立
三 孔子之学与《论语》
第六章 战国时期齐文明的繁荣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齐国形势
一 威宣盛世
二 闵襄衰落
第二节 战国时期齐物质文明的繁荣
一 规模宏大的齐故城
二 我国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
三 精美的齐文化遗物
四 特色鲜明的齐文化墓葬
第三节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的繁荣
一 齐都临淄规模的扩大
二 齐都临淄的繁华
第四节 战国时期齐科技文明的繁荣
一 富有地方特色的天文学
二 先进的齐派医学
三 丰富的地理学知识
第五节 稷下学宫的设立与诸子百家的荟萃
一 稷下学宫的设立
二 诸子百家的荟萃
第六节 管子学的形成
一 管仲学派的形成
二 《管子》的编撰
三 《管子》的思想体系和学派归属
第七节 晏子学的形成
一 《晏子春秋》的编撰与学派归属
二 晏子学的内容
第七章 战国时期鲁文明的新发展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鲁国形势
一 三桓的衰微
二 鲁穆公改革与鲁国的衰亡
第二节 春秋末期与战国时期儒学的传播
一 孔子周游列国与儒学的传播
二 子夏居魏与西河之学
三 孔门其他弟子对儒学的传播
四 孟子游齐与稷下儒学
第三节 思孟学派与儒学的新发展
一 子思学派与儒学的新发展
二 孟子与儒学的新发展
第四节 荀学与儒学的新发展
一 苟子与儒家学说的新发展
二 荀子对先秦各家学派的批判与吸收
第五节 墨学的产生与儒、墨显学之争
一 墨学的产生
二 儒、墨显学之争
第六节 战国时期鲁国的物质文明
一 鲁都城曲阜
二 精美的鲁文化遗物
第七节 战国时期鲁国的科技文明
第八章 秦朝齐鲁文明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秦朝齐文明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秦朝鲁文明的式微
一 焚书坑儒与鲁文明的沉重打击
二 秦王朝对儒学基本观点的继承与儒生在秦王朝的冷落和隐没
第九章 两汉时期齐鲁文明的整合与海岱文明的归宿
第一节 西汉前期齐文明的勃兴
一 汉初齐文明复兴的背景
二 汉初黄老之学
三 黄老之学与汉初政治
第二节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三节 两汉时期齐鲁文明的整合与海岱文明的归宿
一 两汉经学与谶纬学
二 方仙道与道教的形成
附录:《海岱地区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结项专家鉴定意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