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以下为《化验员必备知识与技能》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118172
  • 69093
  • 0047153173-1
  • 小16开
  • 2014年4月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TQ016
  •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分析化学
  • 本科
内容简介
由李庆宏等编著的《化验员必备知识与技能》从分析化验工作的特点出发,注重实践与理论的应用,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分析化验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是一本对分析化验人员学习和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的必备参考书。《化验员必备知识与技能》共分为八章,涉及的内容有分析天平的使用与维护、化验室常用的器皿与器材、化验室用水的制备与检验方法、化验室各种溶液的配制与计算、化学分析操作、实验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包括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沉淀滴定、沉淀分析和重量分析)、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化验室安全等,是化验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书末附有常用酸、碱、盐类和其他化学试剂的性质和常用的有关数据表,以方便读者查阅。
《化验员必备知识与技能》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体实用。可供生产企业、科研单位从事分析化验工作的人员参考和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作为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分析天平的使用与维护1


 1.1 天平的分类与级别1


  1.1.1 天平的分类1


  1.1.2 天平的级别1


 1.2 天平的构造原理2


  1.2.1 机械天平的构造原理2


  1.2.2 电子天平的称量原理3


 1.3 分析天平的质量指标及其测定4


  1.3.1 天平的稳定性4


  1.3.2 天平的灵敏性4


  1.3.3 天平的变动性5


  1.3.4 天平的正确性6


 1.4 分析天平的使用规则及其保养6


  1.4.1 分析天平的使用规则6


  1.4.2 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7


  1.4.3 电子天平的称量方法8


  1.4.4 分析天平的保养8


 1.5 分析天平常见故障的处理9


  1.5.1 半自动电光天平常见故障的处理9


  1.5.2 电子天平常见故障的处理13


第2章 化验室常用的器皿与器材15


 2.1 玻璃仪器15


  2.1.1 玻璃的分类和性质15


  2.1.2 常用玻璃仪器及其使用16


  2.1.3 玻璃仪器的使用规则19


  2.1.4 成套玻璃仪器19


  2.1.5 石英玻璃仪器20


 2.2 金属器皿20


 2.3 瓷器和非金属材料器皿22


  2.3.1 瓷器皿与刚玉器皿22


  2.3.2 塑料器皿24


第3章 化验室用水的制备与检验方法25


 3.1 化验室用水规格及影响纯水质量的因素25


  3.1.1 化验室用水规格25


  3.1.2 影响纯水质量的因素与纯水的储存26


 3.2 纯水的制备26


  3.2.1 自来水的杂质及检测方法26


  3.2.2 纯水制备方法简介27


 3.3 化验室用水检验方法35


  3.3.1 pH值检验35


  3.3.2 电导率的测定35


  3.3.3 可氧化物质限量测定36


  3.3.4 吸光度的测定37


  3.3.5 蒸发残渣的测定37


  3.3.6 可溶性硅的限量试验37


  3.3.7 阳离子的检验38


  3.3.8 钙离子的检验38


  3.3.9 重金属离子的检验38


  3.3.10 氨的检验38


  3.3.11 氯离子的检验39


  3.3.12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39


  3.3.13 CO2的检验39


第4章 化验室各种溶液的配制与计算40


 4.1 化学试剂40


  4.1.1 化学试剂的分类和纯度规格等级标准40


  4.1.2 常用试剂的提纯42


  4.1.3 化学试剂的选用和取用43


  4.1.4 化学试剂的保管45


 4.2 一般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计算46


  4.2.1 溶液浓度的定义及表达公式47


  4.2.2 配制方法及其计算48


 4.3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准溶液的计算方法54


  4.3.1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54


  4.3.2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其计算56


  4.3.3 滴定度溶液的配制及其计算60


  4.3.4 标准溶液浓度的换算61


 4.4 常见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63


  4.4.1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63


  4.4.2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66


  4.4.3 硫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68


  4.4.4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69


  4.4.5 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72


  4.4.6 镁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73


  4.4.7 铅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73


  4.4.8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73


  4.4.9 草酸、草酸盐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77


  4.4.10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78


  4.4.11 亚铁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79


  4.4.12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80


  4.4.13 碘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83


  4.4.14 碘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85


  4.4.15 溴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86


  4.4.16 硫酸铈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87


  4.4.17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88


  4.4.18 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89


 4.5 标准物质溶液或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及其计算91


  4.5.1 标准物质溶液或离子标准溶液的计算及配制方法91


  4.5.2 金属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91


  4.5.3 阴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99


 4.6 指示剂溶液的配制102


  4.6.1 指示剂的分类102


  4.6.2 酸碱指示剂的配制102


  4.6.3 金属指示剂的配制103


  4.6.4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配制104


  4.6.5 沉淀指示剂的配制104


  4.6.6 常用分析测定试纸的制作105


 4.7 缓冲溶液的配制106


  4.7.1 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106


  4.7.2 一般缓冲溶液的配制108


第5章 化学分析操作、实验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109


 5.1 容量仪器的洗涤及量器的规范操作和校正109


  5.1.1 容量仪器的洗涤与保管109


  5.1.2 量器的规范使用方法112


  5.1.3 容量器皿的校正123


 5.2 试样的称量方法及称量误差125


  5.2.1 试样的称量方法125


  5.2.2 称量误差126


 5.3 试样的采集、制备和分解127


  5.3.1 试样的采集127


  5.3.2 试样的制备129


  5.3.3 样品的保存和留样130


  5.3.4 试样的分解130


 5.4 滴定分析概述134


  5.4.1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134


  5.4.2 分析化学中分析方法的分类134


  5.4.3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反应的条件135


  5.4.4 滴定方式136


  5.4.5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138


 5.5 酸碱滴定法140


  5.5.1 酸碱质子理论140


  5.5.2 酸碱水溶液pH值的计算146


  5.5.3 酸碱指示剂157


  5.5.4 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161


  5.5.5 应用实例173


 5.6 配位滴定法179


  5.6.1 EDTA及其特性180


  5.6.2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182


  5.6.3 配位滴定指示剂——金属指示剂187


  5.6.4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192


  5.6.5 应用实例197


 5.7 氧化还原滴定法200


  5.7.1 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200


  5.7.2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203


  5.7.3 常见的几种氧化还原滴定法205


 5.8 沉淀滴定法214


  5.8.1 沉淀滴定法概述214


  5.8.2 银量法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214


  5.8.3 应用实例218


 5.9 重量分析法及基本操作219


  5.9.1 重量分析基本原理219


  5.9.2 重量分析操作222


  5.9.3 应用实例236


第6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238


 6.1 误差的来源238


  6.1.1 系统误差238


  6.1.2 随机误差239


 6.2 误差的表示方法和计算241


  6.2.1 误差与准确度241


  6.2.2 偏差与精密度242


  6.2.3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244


 6.3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246


  6.3.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246


  6.3.2 减少测量误差247


  6.3.3 增加平行测定,减少随机误差248


  6.3.4 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248


 6.4 误差的传递249


  6.4.1 误差在加减法中的传递250


  6.4.2 误差在乘除法中的传递250


 6.5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252


  6.5.1 可疑观测值252


  6.5.2 可疑数据的取舍253


  6.5.3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255


  6.5.4 最小二乘法的线性回归259


 6.6 有效数字及其使用规则265


  6.6.1 有效数字的定义265


  6.6.2 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266


  6.6.3 计算规则268


第7章 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270


 7.1 熔点的测定270


  7.1.1 毛细管熔点测定法271


  7.1.2 显微熔点测定法272


  7.1.3 温度计的校正272


 7.2 凝固点的测定273


 7.3 沸点的测定274


  7.3.1 常量法测定沸点274


  7.3.2 微量法测定沸点275


 7.4 密度的测定276


  7.4.1 密度计法276


  7.4.2 韦氏天平法277


  7.4.3 密度瓶法278


 7.5 折射率的测定279


 7.6 黏度的测定280


  7.6.1 黏度的分类280


  7.6.2 黏度计280


 7.7 比旋光度的测定282


 7.8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283


第8章 化验室安全286


 8.1 安全防护知识286


  8.1.1 分析化验人员安全守则286


  8.1.2 易割伤、化学烧伤、有毒、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操作规程287


  8.1.3 气瓶安全使用规程289


  8.1.4 用电安全规程290


 8.2 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291


  8.2.1 化学灼伤时的处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