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2年4月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以下为《微生物遗传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9787109041325
  • 1版
  • 64842
  • 0049156372-2
  • 2012年4月
  • 理学
  • 生物学
  • Q933
  • 通用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经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并决定编写的基本教材。编者在写作过程中尽可能地参阅了国内外的有关教材和*研究进展,力求使本教材能反映出本学科领域的当代水平。作为教材更应兼顾本门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准确性,编者在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的结构及其凋节、微生物育种和基因工程等内容的介绍中,力求做到概念准确、叙述简明扼要。有关的实验操作原理和方法将在本课程的实验指导书中详细介绍。
目录

前言


序言


一、经典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二、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过程


三、微生物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特点


第一章 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病毒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原核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第三节 真核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第二章 基因突变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类型、规律和突变率


一、基因符号


二、基因突变的类型


三、基因突变的规律


四、突变率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 诱发突变


一、化学诱变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二、物理诱变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第三节 自发突变


一、自发突变的证实


二、自发突变的作用机制


三、突变热点


第四节 转座遗传因子


一、插入序列(insertionseguence)


二、转座子(transposon)


三、转座噬菌体


第五节 DNA损伤的修复


一、光复活作用(photoreaction)


二、切补修复(excisionrepair)


三、重组修复


四、SOS修复


五、适应性修复


六、修复与突变形成的关系


第三章 细菌和放线菌的基因重组和遗传分析


第一节 转化作用


一、转化作用的发现


二、转化作用的过程


三、转化的遗传分析


第二节 接合作用


一、接合现象的发现


二、F因子与接合作用


三、中断杂交试验及基因定位


四、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图


第三节 转导作用


一、转导作用的发现


二、转导噬菌体的类型


三、转导的类型及过程


四、转导遗传分析


第四节 放线菌的基因重组


一、链霉菌基因重组的发现


二、放线菌的致育因子


三、异质系的产生


第四章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和遗传分析


第一节 噬菌体的感染特性


一、噬菌斑


二、涂布效率


三、感染复数


四、裂解量


第二节 烈性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一、T4的琥珀突变和遗传分析


二、T4基因组末端重复环状排列的证实


三、互补性(comlementation)和重组性(recombination)测验


第三节 温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λ噬菌体溶源与溶菌过程的遗传控制


第四节 性质特殊的噬菌体


一、Ml3噬菌体


二、Mu噬菌体


第五章 真菌的基因重组和遗传分析


第一节 顺序排列四分体的遗传分析


一、粗糙脉孢菌的生活史


二、粗糙脉孢菌有性杂交的遗传分析


第二节 非顺序排列四分体的遗传分析


一、构巢曲霉的生活史


二、构巢曲霉有性杂交的遗传分析


第三节 真菌的准性生殖


一、准性生殖的发现


二、准性生殖的过程


第四节 酵母菌的遗传分析


一、酿酒酵母的生活史


二、酿酒酵母接合型的调控模型及假说


第六章 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


第一节 原核微生物的质粒


一、质粒的研究方法和命名原则


二、质粒的类型


三、质粒的大小和数量


四、质粒的复制与调节


五,质粒的不亲和群


六、质粒的稳定性


七、质粒的转移


第二节 真核微生物的核外遗传物质


一、酵母菌的线粒体DNA遗传


二、叶绿体DNA遗传


三、酵母菌的2um质粒


第七章 基因的结构和作用


第一节 人类对基因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一、从“遗传因子”到基因


二、从“一十基因一种酶”到操纵子学说


第二节 结构基因及其作用


一、“一十基因一种酶”假说的验证


二、结构基因的互补作用


三、基因精细结构的分析


第三节 调节 基因及其作用


一、转录水平上的调控作用


二、转译水平上的调控作用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


第一节 基因重组的机制


一、一般重组(同源重组)


二、插入重组(位点专-性重组)


三、一般重组和插入重组的区别


第二节 基因突变与育种


一、自发突变与育种


二、诱变育种的基本程序


三、突变型的筛选方法


第三节 基因重组与育种


一、有性杂交育种


二、准性生殖育种


三、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四、细菌的基因重组与育种


第四节 代谢调节 与育种


一、生物的适应性和自我调节


二、抗反馈和抗阻遇育种


三、其它类型的育种


第五节 基因工程原理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要素


二、基因工程的工艺流程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