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出版社:法律

以下为《能源与环境法律政策新观察(2013-2014)》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法律
  • 9787511866769
  • 64747
  • 2014年8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F426.2
内容简介

  陈臻、杨卫东、周章贵主编的《能源与环境法律政策新观察(2013-2014)》洋实地介绍了2013-2014年度煤炭、电力、油气、核电、可再生能源、节能及环境保护等能源、环境领域的最新发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了富有深度的观察和分析,还结合该年度比较有代表性的能源案件或重大事件,对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司法实践中的偏差给予了客观、中肯的评价。


  本书有助于能源从业者和广大渎者全面了解我国能源立法与政策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取向,科学、理性地开展能源法律和政策研究工作,正确地执行和遵守能源法律与政策,合力推进我国能源法治建没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目录

上编 能源与环境法律政策观察报告


煤炭行业法律政策观察


 一、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行业法律政策基本框架及2013年重大法律政策


 三、阳光观察:评论与展望


 四、典型案例和重大事件


 电力行业法律政策观察


 一、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行业法律政策基本框架及2013年重大法律政策


 三、阳光观察:评论与展望


 四、典型案例和重大事件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法律政策观察


 一、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行业法律政策基本框架及2013年重大法律政策


 三、阳光观察:评论与展望


 四、典型案例和重大事件


核电行业法律政策观察


 一、行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二、行业法律政策基本框架及2013年重大法律政策


 三、阳光观察:评论与展望


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行业法律政策观察


 一、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行业法律政策基本框架及2013年重大法律政策


 三、阳光观察:评论与展望


 四、典型案例和重大事件


环境保护行业法律政策观察


 一、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制度


 二、2013年度重大环保立法和环境政策


 三、阳光观察:评论与展望


 四、典型案例和重大事件


下编 能源法实务研究


我国能源法律体系的构建与演变


 一、中国能源立法的进程与能源法律体系的构建


 二、能源法律体系的演进与发展态势


能源发展转型的法律路径:从资源优势走向竞争优势


 一、从资源富足到资源陷阱


 二、从制度优势到竞争优势


 三、我国能源法的制度抉择


 四、结论


中国能源生产安全的法律制度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三、企业安全保障制度


 四、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


 五、从业人员权利义务制度


 六、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七、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制度


 八、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制度


 九、安全生产违法责任追究制度


中国能源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一、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管得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二、能源管理改革的重点:保护竞争还是监管垄断?


 三、能源管制趋势:放松管制还是加强管制?


 四、监管内容:经济性监管为主还是社会性监管为主?


 五、能源管理体制:政监分离还是政监合一?


 六、能源立法:能源基本法下的能源单行法还是能源战略统领下的单行立法?


《核安全法》立法有关问题研究


 一、制定《核安全法》的必要性


 二、《核安全法》与其他有关核法律的关系


 三、核安全法立法应体现的基本原则


 四、核安全法应涵盖的范围及主要法律制度


国内分布式能源的法律环境与实务研究


 导论


 一、中国分布式能源行业法律解读


 二、城镇发展分布式能源的主要方式及法律政策环境


 三、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国际石油合同模式演变的法理分析


 一、国际石油合同模式的历史演变


 二、国际石油合同的特殊性


 三、影响国际石油合同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


 四、国际石油合同模式发展展望


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电力市场现行制度的应对


 一、电力行业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概述


 二、电力市场制度保障


 三、结语


我国能源效率政府采购法律政策之发展


 一、引言


 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政策的发展与实践


 三、能源效率服务政府采购:合同能源管理


 四、结论


促进核电产业发展的法律政策建议


 一、国内外核电产业发展情况


 二、核电产业发展对政策与法律的需求


 三、促进我国核电产业安全高效发展的法律政策建议


中国市场化节能机制的发展现状及法律政策建议


 引 言


 一、节能认证制度


 二、能效标识制度


 三、节能自愿协议


 四、合同能源管理制度


 五、节能量交易制度


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