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传播与社会管理 / 中传社会学书系
作者: 谢进川
出版时间:2015年2月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9787565711503
- 45263
- 2015年2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G206.2
谢进川著的《微博传播与社会管理》的第一章“方法之辨”,不过是这一研究取向的重申。本章主要就近些年有关传播现象研究中几个特别关注的方法(视野)进行了分析,这势必为接下来的微博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第二章“相关观念”。界定了社会管理的含义,并从主体维度、对象维度、过程维度和行动维度进行了完整把握;分析了社会学的社会问题观,并指出:社会问题事件(包括微博事件)在中国政治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弱势群体是政治学、社会学以及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本部分对弱势群体的特征进行了确认,并就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传播增权指的是主体通过传播实践机制增加人的效能,有利于人们实现对处境的控制,本部分主要综述了中西方(特别是西方)关于传播增权研究的基本概貌;媒介施政是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利用传媒进行管理、控制和提供服务的一切行为,它在中国的兴起有其独特的背景,并承担着积极的功能,但也面临一些具体的问题。同时,这些观念也是思考微博的重要基础。
第三章“微博契机”,首先梳理了传统媒体参与社会管理的概况,而后具体分析了微博如何通过重组公众、塑造中国政治生态,契合了社会管理的组织化需求。
第四章和第五章将社会管理的主体分解为政府、传媒、公共人士和一般公众,分别分析了其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运用微博的现状及其问题、基本管理思路,同时也针对微博政治与社会语境下一些重要的社会管理做法进行了把握。
本书的结语部分认为,微博作为新媒体形态的代表之一,在中国有其独特的政治与社会价值,但与微博有关的社会管理工程建设受制于机遇政治,也需要更多具有公共性的新媒体的介入,并就相关议题进行了分析。
第一章 方法之辨
第一节 传播、政治与社会政治
一、关于“政治传播”范畴
二、政治传播的本质与政治社会化
三、富媒体,穷民主:政治传播与新闻媒体的关系
四、社会政治
V第二节 传播政治经济学与媒体改革运动
一、媒体改革运动概念
二、20世纪以来的媒体改革运动
三、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四、深化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
V第三节 互联网与群体性事件
一、“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与“新媒体事件”
二、当下研究的基本现状
三、未来研究的选择
第四节 传播民族志研究
一、民族志研究的目标
二、地方知识及其二重性
三、获得知识的路径
四、对民族志研究的反思
第二章 基本观念
第一节 社会管理
一、三种代表性观点
二、社会管理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的一般理念
二、作为社会问题的弱势群体
第三节 传播增权
一、传播增权概念
二、传播增权研究所属领域
三、传播增权的路径
四、传播的增权效果
第四节 媒介施政
一、媒介施政的含义
二、媒介施政兴起的社会背景
三、媒介施政的社会功能
四、媒介施政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微博契机
第一节 传统媒体的参与分析
一、社会问题与传媒报道
二、传媒与弱势群体
第二节 微博参与的可行性
一、从微博到“微博中国”
二、微博重组公众
三、微博形塑政治生态
四、社会管理的组织化需求
第四章 基本现状
第一节 政府使用微博现状
一、研究设计
二、政府官员微博描述
三、政府机构微博描述
第二节 传媒使用微博现状
一、研究设计
二、媒体工作者微博描述
三、媒体机构微博描述
第三节 公共人士使用微博现状
一、研究设计
二、公共人士微博描述
第四节 公众使用微博现状
一、研究设计
二、特定议题的公众微博传播
三、公众微博发展的政治悖论
第五章 长效管理
第一节 政府微博的管理
一、政府微博管理的基本思路
二、政府政治承诺的有效性
第二节 传媒微博的管理
一、传媒在网络舆情中的地位
二、传媒微博管理的一般思路
第三节 公共人士微博的管理
一、公共人士与微博舆论领袖
二、公共人士微博管理的思路
第四节 公众微博的管理
一、公众批判的合理性
二、公众微博的监视行动
结语:微博、机遇政治。及其他公共性新媒体
一、微博发展与机遇政治
二、从微博到社区手机报
附录 与媒体的对话
采访一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生代
采访二 新媒体背后的人性和情感
采访三 京东大战当当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