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9787563538591
- 42450
- 0043154148-1
- 2014年8月
- 教育学
- 教育学
- G40
- 教育技术学
- 本科
内容简介
为了丰富教育学学科建设,适应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编写了《现代教育学》。本书由陆明玉、孙霞主编,编写尽可能地反映当代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新成果、新思想,力求做到保持教育学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又突出其实践性和现代性。本书共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目的、课程、教学、学校德育、教师与班主任、教育政策与教育法、教育改革。
本书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公共课用书,也可作为初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用书,还可以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用书以及各种专业人员研究心理学的参考用书和对心理学感兴趣者的入门书籍。
本书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公共课用书,也可作为初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用书,还可以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用书以及各种专业人员研究心理学的参考用书和对心理学感兴趣者的入门书籍。
目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概况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学习教育学的原则和方法
一、学习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二、学习教育学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基本概念
二、教育的结构
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教育学对人的研究的特殊视角
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现代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二、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第二节 现代教育与社会政治基础
一、社会政治基础对现代教育的制约
二、现代教育的政治功能
第三节 现代教育与文化
一、现代教育的社会文化基础
二、现代教育的文化功能
第四节 教育与人口
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二、现代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二、教育目的的概念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目的
一、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二、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第五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含义
二、课程的类型
第二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
四、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第三节 课程编制与开发
一、课程编制与开发综述
二、课程设计
第六章 教学(上)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任务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历史沿革
三、教学过程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基本矛盾
五、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第三节 教学规律
一、教学规律的概念
二、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基本规律
第四节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二、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第七章 教学(下)
第一节 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概述
二、国外主要的教学模式简介
三、国内主要的教学模式简介
四、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三、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
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三、教学的辅助形式和特殊形式
四、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尝试
第四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二、上课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第八章 学校德育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的任务
三、德育的特点
四、德育的功能
五、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品德及德育过程
一、品德结构与品德发展规律
二、德育过程
第三节 德育原则
一、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知行统一的原则
三、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四、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七、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节 德育方法与途径
一、德育方法
二、德育途径
第五节 德育模式
一、认知发展模式
二、体谅模式
三、价值澄清模式
四、社会学习模式
五、集体教育模式
第九章 教师与班主任
第一节 教师职业概述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四、教师的职业角色
五、教师劳动的特点
六、教师的素养
第二节 教师职业发展
一、教师的专业性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的由来及发展
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三、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第四节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四、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
五、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六、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第十章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
第一节 教育政策概述
一、教育政策的含义
二、教育政策的类型与结构
第二节 教育法的基本原理
一、教育法的含义
二、教育法的类型与结构
三、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四、教育法律关系
第三节 与教师、学生相关的政策法律
一、与教师相关的法律、规章与制度
二、与学生相关的法律、规章与制度
第十一章 教育改革
第一节 国外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一、美国基础教育改革
二、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三、芬兰基础教育改革
第二节 国内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历程
二、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反思
三、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任务
第三节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一、提倡终身教育观念,构建学习社会
二、科学与人文融合,体现时代精神
三、倡导教育民主化,注重个性解放
四、注重教育国际化,培养未来人才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概况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学习教育学的原则和方法
一、学习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二、学习教育学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基本概念
二、教育的结构
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教育学对人的研究的特殊视角
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现代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二、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第二节 现代教育与社会政治基础
一、社会政治基础对现代教育的制约
二、现代教育的政治功能
第三节 现代教育与文化
一、现代教育的社会文化基础
二、现代教育的文化功能
第四节 教育与人口
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二、现代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二、教育目的的概念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目的
一、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二、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第五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含义
二、课程的类型
第二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
四、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第三节 课程编制与开发
一、课程编制与开发综述
二、课程设计
第六章 教学(上)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任务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历史沿革
三、教学过程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基本矛盾
五、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第三节 教学规律
一、教学规律的概念
二、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基本规律
第四节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二、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第七章 教学(下)
第一节 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概述
二、国外主要的教学模式简介
三、国内主要的教学模式简介
四、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三、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
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三、教学的辅助形式和特殊形式
四、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尝试
第四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二、上课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第八章 学校德育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的任务
三、德育的特点
四、德育的功能
五、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品德及德育过程
一、品德结构与品德发展规律
二、德育过程
第三节 德育原则
一、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知行统一的原则
三、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四、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七、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节 德育方法与途径
一、德育方法
二、德育途径
第五节 德育模式
一、认知发展模式
二、体谅模式
三、价值澄清模式
四、社会学习模式
五、集体教育模式
第九章 教师与班主任
第一节 教师职业概述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四、教师的职业角色
五、教师劳动的特点
六、教师的素养
第二节 教师职业发展
一、教师的专业性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的由来及发展
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三、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第四节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四、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
五、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六、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第十章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
第一节 教育政策概述
一、教育政策的含义
二、教育政策的类型与结构
第二节 教育法的基本原理
一、教育法的含义
二、教育法的类型与结构
三、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四、教育法律关系
第三节 与教师、学生相关的政策法律
一、与教师相关的法律、规章与制度
二、与学生相关的法律、规章与制度
第十一章 教育改革
第一节 国外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一、美国基础教育改革
二、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三、芬兰基础教育改革
第二节 国内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历程
二、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反思
三、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任务
第三节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一、提倡终身教育观念,构建学习社会
二、科学与人文融合,体现时代精神
三、倡导教育民主化,注重个性解放
四、注重教育国际化,培养未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