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GIS技术应用教程(附光盘)
作者: 杜钦,张超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9787503878060
- 22682
- 2014年12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TU986.2-39
杜钦、张超编著的《景观规划GIS技术应用教程》详细介绍了一系列有关景观规划GIS技术的理论与操作方法。这些技术涵盖了景观规划GIS技术应用的主要方面,包括选址分析技术、坡度分析技术、最佳园路分析技术、引力一阻力分析技术、适宜性分析技术、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技术、地图数字化技术、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本书根据景观规划的现实需要,均先行详细介绍每种技术理论与方法背景,之后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对具体的操作步骤进行介绍,旨在让读者既清楚每种技术的理论内涵又能掌握其在ArcGIS中实现的操作步骤,提高读者景观规划分析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本书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与易读性的结合。可作为高等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环境艺术、景观生态学等相关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为规划设计、规划管理、科学研究等部门的科技人员提供参考。
前言
第1章 景观规划GIS技术理论基础
1.1 GIS空间分析概念
1.1.1 空间分析的定义
1.1.2 空间分析的对象
1.1.3 空间分析的目标
1.2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1.2.1 栅格数据
1.2.2 栅格数据的聚类、聚合分析
1.2.3 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
1.2.4 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
1.2.5 栅格数据的窗口分析
1.2.6 栅格数据的量算分析
1.3 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
1.3.1 矢量数据
1.3.2 包含分析
1.3.3 矢量数据的缓冲区分析
1.3.4 叠置分析
第2章 AreGIS应用基础
2.1 ArcMap应用基础
2.1.1 ArcMap界面组成
2.1.2 创建新地图文档
2.1.3 数据的基础操作
2.1.4 数据层的保存
2.2 ArcCatalog应用基础
2.2.1 ArcCatalog界面组成
2.2.2 基础操作
2.3 ArcScene应用基础
2.3.1 ArcScene界面组成
2.3.2 基础操作
2.4 ArcToolbox应用基础
2.4.1 ArcToolbox基础操作
2.4.2 常用工具集简介
第3章 选址分析技术
3.1 选址分析
3.2 因子交集法技术原理
3.2.1 空间缓冲
3.2.2 通过空间位置进行选择技术
3.2.3 通过属性进行选择技术
3.3 应用案例:城市湿地公园选址
3.3.1 选址原则
3.3.2 分析思路
3.3.3 ArcGIS中技术实现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坡度分析技术
4.1 坡度分析
4.2 数字高程模型建立的原理及应用
4.2.1 数字高程模型建立慨述
4.2.2 ArcGIS中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
4.2.3 ArcGIS中数字高程模型在坡度分析中应用
4.3 应用案例:山地公园坡度分析
4.3.1 项目背景
4.3.2 分析思路
4.3.3 技术实现过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最佳园路分析技术
5.1 景观规划中的最佳园路问题
5.2 GIS中成本距离分析的技术原理
5.2.1 广义的距离概念
5.2.2 成本距离的算法
5.3 应用案例:山地公园主园路系统规划
5.3.1 案例背景
5.3.2 分析思路
5.3.3 技术实现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引力—阻力分析技术
6.1 生态网络规划
6.2 基于引力—阻力分析的生态网络规划方法
6.2.1 斑块资源评估
6.2.2 斑块问引力分析
6.2.3 斑块(节点)选择
6.2.4 确定景观表面阻力值
6.2.5 景观表面阻力成本加权分析
6.2.6 最小阻力路径分析
6.3 应用案例:某岛域动物生态廊道规划
6.3.1 案例背景
6.3.2 目标动物的资料收集
6.3.3 分析思路
6.3.4 技术实现过程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适宜性分析技术
7.1 适宜性分析技术的发展
7.1.1 手绘筛选叠图阶段
7.1.2 理论发展阶段
7.1.3 计算机辅助叠加制图阶段
7.1.4 多准则决策阶段
7.1.5 人工智能阶段
7.2 多准则适宜性分析技术的步骤
7.2.1 要素选择
7.2.2 数据准备
7.2.3 要素标准化及确定权重
7.2.4 数据整合与GIS叠加分析
7.2.5 适宜性分析结果的评价
7.3 应用案例:绿道的适宜性分析
7.3.1 案例背景
7.3.2 理清分析思路
7.3.3 多准则适宜性分析的执行准备
7.3.4 多准则适宜性分析的执行过程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技术
8.1 景观格局的相关概念
8.2 常用景观格局指数
8.3 应用案例: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8.3.1 案例背景
8.3.2 景观格局指数的分析步骤
8.3.3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的技术实现过程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地图数字化技术
9.1 GIS数据的获取与地图数字化
9.1.1 几何数据的采集
9.1.2 属性数据的采集
9.2 扫描数字化的原理与步骤
9.2.1 投影与坐标系
9.2.2 坐标变换和最小二乘法
9.2.3 扫描数字化的基本步骤
9.3 应用案例:等高线地图的数字化
9.3.1 案例背景
9.3.2 数字化思路
9.3.3 技术实现过程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
10.1 遥感影像解译的方式
10.1.1 目视解译
10.1.2 计算机解译
10.2 目视解译遥感影像的理论与步骤
10.2.1 影像的解译标志
10.2.2 目视解译的步骤
10.3 应用案例:土地利用类型的目视解译
10.3.1 案例背景
10.3.2 ArcGIS中目视解译的实现过程
10.4 本章小结
第11章 三维可视化技术
11.1 三维可视化的概况
11.1.1 ArcGlobe和Arcscene的主要区别
11.1.2 确定进行3D显示的环境译
11.2 三维可视化的基本原理
11.2.1 3D图层类型
11.2.2 3D模式的图层绘制顺序
11.2.3 设置3D图层的角色
11.3 应用案例1:城市湿地公园选址结果的三维可视化
11.3.1 三维可视化目标
11.3.2 三维可视化思路
11.3.3 三维可视化实现过程
11.4 应用案例2:山地公园主园路系统的三维可视化
11.4.1 三维可视化背景
11.4.2 三维可视化思路
11.4.2 三维可视化实现过程
11.5 本章小结
附录1:GIS景观规划应用索引
附录2:景观规划GIS技术索引
参考文献